共24题,约15540字。
2024春季高一年第2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写道:园林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它是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的结合。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美学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促使古典园林美学审美由写实向写意转换。同时,文人与园林的逐步结合,是文人在诗、画艺术领域的延伸,如同诗词歌赋寄托情感,园林中一花一木一石也同样是文人趣味的反映。由此可见,反映文人对“艺术美”独特见解的古典园林具有“雅”的格调。
随着古典园林文化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文人造园大师涌现出来,代表着造园技艺最高水平的江南私家园林,终于在宋、明、清初发展至巅峰。清中后期,以市井文化为代表的“俗”渐渐盖过“雅”,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趋势,值得探究。
文人园林是以文人为主体、表现文人趣味、进行文人活动、体现文人创新的古典园林。文人园林与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文人园林不仅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融入了整个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影响至今。
古典园林的文化意义就在于当人们踏足园林中时,移步换景,所见所闻不再是简单无生命的造园要素的集合,而是能清晰地感知体会园林背后的文化内涵,尤以山水文化、隐逸文化为最,所以游园、观园必然也是感受园主人或文人审美情趣和雅致格调最直接的方式。这样,侧重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的文人园林以“雅”为重中之重就不难理解了。
“雅”作为文人造园理念承袭于疏朗、简远、雅致、天然的宋代文人园林,清初江南文人园林在此基础上,呈现出发展创新的姿态。文人士大夫为远离压抑生活,大都崇尚雅致生活之美,于是开辟出游观性极强的园林以陶冶性情,在高远、平远、深远的园林空间中,以景物表达雅致审美,以景物寄托文人情思。明末清初造园要素方面表现为园林建筑疏朗简洁,掇山理水明快简练,自然非人为痕迹比重相对较大,细节方面雕刻窗牖装饰更显得体节制。
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文人造园家更是文人园林皇冠上璀璨的宝石。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成为造园艺术创作主旋律,“雅”文化的成熟更是推动了清初江南园林进一步文人化。
宋代宽松的文化氛围,在元代和明代前中期土崩瓦解,整个社会处于压抑状态,文人开始寻求从充满苦闷感的礼教束缚中挣脱出来。而明末清初之际,资本主义因素的兴起和市民文化的勃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吁个性解放以及享乐代替克己的人文浪潮在当时的文学、戏曲作品中体现出来:在放浪形骸的厌世背后还有着对世俗的眷念。另外,“儒商合一”现象的出现更是推动了社会风尚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因此,充满人本主义色彩的市井文化之“俗”渐渐融于传统雅致而诗情画意的园林空间中。
民间工艺美术的生产发展及其理论的成熟,标志着明末清初后工艺美术主流从经典到世俗的转变。在市民文化和商品经济的推动下,雅俗互渗的苏州工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园林是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的结合,可以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的相对隔离。
B.压抑的社会、资本主义因素的兴起使“俗”渐融于传统雅致的园林空间。C.文人园林是以文人为主体,表现文人趣味,在当下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D.踏足古典园林可以让人们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园主人的审美情趣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在分析园林的雅俗流变时主要以时间为序,重点攫取了宋、明、清时期展开论述园林的发展变化,脉络清晰。
B.文人士大夫在高远、平远、深远的园林空间中,以景物表达雅致审美,以景物寄托文人情思,借此可远离压抑生活。
C.中国园林具有“雅”的格调,可以反映出文人对“艺术美”的独特见解,园林中一花一木一石也可以反映文人趣味。
D.明末清初,雅致的园林艺术与民间技艺等融合后,江南园林中趣味享乐民间之“俗”和陶冶性情文人之“雅”之间渐渐达成平衡。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文人园林的描述的一项是(3分)( )
A.与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意识形态息息相关
B.具有“雅”的格调
C.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D.都采用木雕、木刻绘画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4分)
5.学校教学楼后有一个小池塘,池塘边杂草丛生,蛙鸣虫叫。学校想将其改造成为一处校内园林景观,请结合文本提供几点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训练课
王祥夫
下了一场雪,到处湿漉漉的。
老大卫认为事不宜迟,不能再等了,鲍宇的爷爷一去世,老大卫就认为这件事已经落在了自己的身上。老大卫那天在电话里对女儿也就是鲍宇的妈妈说他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外孙变成一个只会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老大卫认为自己必须要把外孙鲍宇教成一个可以在荒野里活下去的人,“以后的世界还说不定是什么样呢,他必须马上学会生火做饭,必须能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敢一下子脱光衣服跳到雪地里去的小伙子,不能再等了,在他去意大利之前。”
他急匆匆赶来了,在鲍宇去意大利之前他要把鲍宇接到老地方去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