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030字。

  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 全卷共8页, 共四部分, 17题。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按规定答题。
  一、班级同学制作诗歌整理手册,探究“化虚为实”的手法,请你参与。
  ◎发现
  1. 同学们聚焦“虚”,做了以下整理,请你补全。 
  【答案】(1)憾(2)潺潺 (3)暮 (4)朴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遗憾,yí hàn,余恨,多指没有如愿的事。
  (2)潺潺,chán chán,溪水、泉水流淌的声音。
  (3)暮春,mù chūn,春季的末期;农历的三月。
  (4)质朴,zhì pǔ,朴实;不矫饰。
  ◎梳理
  2. 同学们按照“化虚为实”的类型对诗歌进行回顾梳理,请你补全。
  角度 相关诗词
  赋声音以形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身向云山那畔行,(1)________,深秋远塞若 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赋情感以形 (2)________,(3)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晴空一鹤排云上,(4)________。(刘禹锡《秋词》)
  赋时令以形 为篱下黄花开遍,(5)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6)__________,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李清照《小重山》)
  【答案】    ①. 北风吹断马嘶声    ②.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④.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⑤. 秋容如拭    ⑥. 一轮秋影转金波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 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嘶、寄、愁、郎、碧霄、拭”等字的写法。
  ◎探究
  3. 同学们对如何“化虚为实”的常用方式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1)请联系以下诗句,根据提示,提炼“化虚为实”的方式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有同学发现《小重山》中“一瓯春”有两种解释。请借助方式二,选择更恰当的义项,并结合具体语句说明理由。
  小重山
  [宋]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①,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注释】①碧云:这里指青绿色的团茶。玉成尘:指茶饼被碾成碎末。
  A“一瓯春”,一杯碧绿的春天。(《李清照集》)
  B“一瓯春”,即一杯茶。(《李清照词选》)
  (3)借助方式三,关联“和平”和“时间”的喻体,分析以下诗歌内涵。
  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节选)
  艾青
  和平像一片蓝天
  和平像一片绿茵
  而时间啊是蜜酒
  我们是喝蜜酒的人
  和平是你的
  也是我的
  是我们大家的
  谁也不能碰的
  ◎运用
  4. 根据以上探究,请你选择至少一种“化虚为实”的方式,创作一首以“期待”为题的三行诗。
  选择的方式:
  【答案】3. (1)动词
  (2)选择A,诗人选取了春草,红梅等春景,在“一瓯春”中,将前文所带来的春意浓缩在杯盏之中,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春天形象化、生动化,似乎春天可触可感可品,让人感到词人品茶赏景时的欢愉之情,表达出她对春天的喜爱和珍惜。
  (3)这首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虚为实,把抽象的和平比作蓝天和绿茵,展现了和平的广阔、纯净与生机,把时间比作蜜酒,展现了时间带给我们的幸福。这三个喻体都是美好的,并属于所有人,是共有的资源。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时间的珍视。
  4. 示例一:期待轻轻栖落在我的心尖
  悄无声息
  又震耳欲聋
  示例二:一捧期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