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88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语文试卷(BT)
第一部分(1–2题14分)
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成千上万的汉字中,有些汉字随缘、合群,组词造句的能力特别强。就说这“吃”字吧,它穿越舌尖而来,却又超越了舌尖,其对象不再限于食物,而是来者不拒,百无禁忌。譬如能下口的东西说吃,不能下口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力;咽得下去的东西说吃,咽不下去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墨;吃得了的东西说吃,吃不了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耳光。“吃”字biàn析多歧义,有赖语境和语气,听话听音两心知。汉字兼具音形义,融通精气神,就像一幅幅写意画,【甲】有线条和动感,【乙】有韵律和意境。
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每个字词都有渊源、有故事、有情感、有理念、有智慧。我们熟练掌握汉字的精髓,也会创作出kuài炙人口的诗文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 )如 biàn( )析 精髓( )kuài( )炙人口
(2)“这种纸不吃墨”中“吃”的意思是( )
A. 饮,喝 B. 吸收 C. 领会 D. 遭受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是……就是…… B. 只要……就……
C. 即使……也…… D. 既……又……
【答案】(1) ①pì ②. 辨 ③. suǐ ④. 脍(2)B(3)D
【解析】
【小问1】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譬如(pì rú):比如,与其;
辨析(biàn xī):辨别,分析;
精髓(jīng suǐ):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也比喻事物的精要部分;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小问2】
本题考查理解字义。
“这种纸不吃墨”的意思是:这种纸不吸收墨汁。“吃”是“吸收”的意思;
故选B。
【小问3】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选用。
汉字“有线条和动感”“有韵律和意境”是并列关系,两者也并没有强调其中之一的意思,因此用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来联结最恰当;
A.表示选择关系;
B.表示条件关系;
C.表示假设关系;
D.表示并列关系。
故选D。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有许多种。②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孔子口中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是这种精神的写照。③其次,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并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④最后,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与______________联系在一起的。⑤《周易集注》中就有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⑥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前仆后继,同样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②句和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公而忘私 B.积极进取
(2)第③句有一处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⑤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1)BA
(2)其次,树立创新意识,并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3)《周易集注》中就有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
【解析】
【小问1】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答题时应结合上下文,分析是否符合语境。
A.公而忘私:为了公事忘掉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公,不考虑个人得失。根据第⑤处“《周易集注》中就有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可知,这是对上一句话的解释,所以第④处横线应填A;
B.积极进取:形容一个人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②句中孔子的话意为: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这正是积极进取精神,所以②处横线应填B;
故答案为BA。
【小问2】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第③句语序不当,根据人的认知逻辑,树立意识应在前,提高能力再后。
所以正确的语序应该为:其次,树立创新意识,并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小问3】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⑤句“《周易集注》中就有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中,“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是引文的句子,是完整且独立使用的,句号表示引号内引文句子的结束,因此句号应当放在引号内。
故正确的应为:《周易集注》中就有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