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81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质量调研试题
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1分)
【读名篇】
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读《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lán( )的气势,领略到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体会到东北同胞在关东原野上挚( )痛的爱国情怀;读司马光主持编纂的《孙权劝学》,我们知道大将吕蒙改过自新,让鲁肃刮目相待……
1. 阅读【读名篇】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lán( )(2)挚( )
2. 【读名篇】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学榜样】
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投身于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沥尽心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宁鞠躬尽瘁,他们如天空中的群星一样璀璨闪耀,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照亮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3. 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马革裹尸 (2)璀璨
【知情怀】
一位同学在学习后,激动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回望百年历程,那为国而燃的青春之火始终拨动着我们的心弦。“爱国心是人类最高的道德”,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振奋精神,我们将用行动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声音和巨变。正如对联所说:______,______。
4. 请你从下面句子中选出一副符合【知情怀】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将句子填写在文段横线上。
①奉献真诚价值新 ②少年游侠骑白马 ③少年报国一片心 ④鲲鹏振奋九万里
5. 下列句子是从以上三段解说词中选出来的,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我们体会到东北同胞在关东原野上挚痛的爱国情怀。
B.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C. 回望百年历程,那为国而燃的青春之火始终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D. 我们将用行动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声音和巨变。
【答案】1. ①. 澜 ②. zhì
2. 锲而不舍 坚不可摧 刮目相待
3. (1)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
(2)光明灿烂。 4. ④鲲鹏振奋九万里;③少年报国一片心 5.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注音。
①狂澜(kuáng lán):是指巨大而汹涌的波浪。
②挚痛(zhì tòng):诚恳而深切。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万丈狂澜:形容极高的,巨大的波澜。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改过自新:指改正过失或错误,重新开始。
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
(2)璀璨(cuǐ càn):光明灿烂。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等。
①句的基本结构是:两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名词+一个字的形容词;
②句的基本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名词+一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名词;
③句的基本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量词+一个字的名词;
④句的基本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量词+一个字的名词;
综合以上可知,按照词性相对的原则,③④可组成一幅对联,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里”是第三声,“心”是第一声,因此上联是④鲲鹏振奋九万里;下联是③少年报国一片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D.“我们将用行动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声音和巨变”搭配不当,可改为:我们将用行动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和看见中国的巨变;
故选D。
6. 追寻历史,学习古仁人的精神品质和美好情怀,是少年应做之事。请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相应的内容。
手法 诗句 赏析 作者 出处
拟人 ①________,______。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榆荚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韩愈 《晚春》
夸张 ②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传达惜别深情。 ③________ 《逢入京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