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550字。
第9课 屈原列传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史传与史论
本单元所选课文均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目标]
素养目标 对应内容 学习提示
语言建构与运用 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1.诵读法。重视诵读,培养语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
2.讨论法。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审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性,表达自己的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审美鉴赏与创造 精读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体会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文化传承与理解 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屈原列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忧国忧民。“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位清士,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位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史学家司马迁用如椽大笔,粗笔勾勒史实,工笔描绘细节,揭示出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
《苏武传》
擎一支旄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随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走于寒沙衰草间;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长虹。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被他扔进了云端;拿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书写出对大汉的忠诚。史学家班固以时间为序详细叙述了苏武出使匈奴、因变被扣、力拒威逼利诱、苦守北海、持节不变的事迹,生动刻画了苏武的爱国者形象。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一代叱咤风云的帝王在君临天下后顿时黯然失色,一个庞大的王朝在成就霸业后顷刻间土崩瓦解,这就是秦王朝;唐宋之间曾经有数个小王朝在历史长河中交替出现,它们本如流星一般在夜空划过,这其中就有后唐。贾谊和欧阳修两位史学评论家以睿智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得出各自的结论,值得后人引以为戒。
一、读准字音
惨怛(dá) 齐桓(huán) 皭然(jiào)
毋行(wú) 濯淖(nào) 浊秽(huì)
憔悴(qiáo) 枯槁(ɡǎo) 汨罗(Mì)
其糟(bū) 啜其醨(chuò)
二、辨识通假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
(2)屈平既绌(“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