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780字。

  2024年中考最后一卷(江西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浔阳楼是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一个重要节点,位于浔阳江畔,建筑风格为宋代民间酒楼。文化展陈项目围绕“浔阳楼里说水浒”主题,以水浒小说故事为背景,以小说发生在江州的故事为重点,以九江当地的市井生活为延展,充分运用主题雕塑、瓷板画、沉浸式场景复原、立体人物画、艺术瓷雕、多媒体及图文①面等丰富的展示手段,生动叙说水浒故事,展示宋代九江②的自然禀赋与繁荣的社会生活。
  1.(2分)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A.pàn 板 B.bàn 扳 C.pàn版 D.bàn 反
  2.(1分)  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天时地利 B.得天独厚 C.鬼斧神工 D.巧夺天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字号意味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口碑。从云南白药到青岛啤酒,从贵州茅台到东阿阿胶(   )品类繁多的老字号延续了世代相传的技法和匠心,____________。老字号以精湛技艺为形,以诚信理念为神,形神兼具,源远流长。品质、技艺决定着品牌的高度,人文内核则决定其影响的深度。是否坚守创设的初心,延续经典的创新,是老字号存在的关键。鉴往知来,循道致远。老字号以不变应万变的“独家秘诀”,就在于其对核心技艺的传承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3.(2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坚守创设的初心,是否延续经典的创新,是老字号存在的关键。
  B.是否延续经典的创新,坚守创设的初心,是老字号存在的关键。
  C.坚守创设的初心,延续经典的创新,是老字号存在的关键。
  D.坚守创设的初心,延续经典的创新,是老字号能否存在的关键。
  4.(1分)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2分)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难道不是公认的民族特色品牌 B.所以是公认的民族特色品牌
  C.被誉为特色民族品牌之一 D.是公认的民族特色品牌
  6.(2分) 学校举行“走近孔子”的读书活动,以下是四位同学在活动中的发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孔子告诉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小令尊也告诫我要多学习身边人的长处,让我受益匪浅。
  B.感谢前面同学抛砖引玉,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三年初中就快结束了,真让人感叹时间的珍费。
  C.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我们不仅要尊重孔子,还要尊敬我们的老师,平时要与老师平等相处,友好往来。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让我懂得坚定志向的重要性,让我对未来的中考充满了信心。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4分)
  赣州分司夜坐偶成
  [明]江源①
  作客江湖过十秋,西风今夕又虔州②。
  青灯照我犹疑梦,白发欺人故满头。
  马祖岩③前云似墨,虎头城④上月如钩。
  行踪自叹浑无定,明日明年何处楼。
  【注】①江源:字一原,广东人。明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②虔州:今江西赣州。③马祖岩:位于江西赣州贡水东岸,因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曾于当地传授禅经而得名。④虎头城:位于四川自贡,因状若虎头而得名。诗人曾在四川做官。
  7.(2分)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诗人说自己辗转江湖做官,现在到了虔州,同时“西风”点明了时令,又营造了萧瑟的氛围。
  B.颔联把“青灯”和“白发”变成了有知有情的人。时光荏苒,似乎一切都在梦中,转眼间已是满头白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叹。
  C.颈联写景,云层墨黑,残月如钩,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眼前景物,表达了自己惆怅、凄凉的心境。
  D.全诗情感凄伤、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漂泊江湖,时光易逝,身无所依的无力感。
  8.(2分) 简要分析本诗尾联和崔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