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880字。

  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二、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完成下面小题。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关关雎鸠,________。(《关睢》)
  ( 4)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如果引用两句古诗文来表达你对学弟学妹的勉励或劝诚,你会选用“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2.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祖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不断延伸和扩展,这就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1978年,面对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日益严重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等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三北”工程的重大决策,拉开了我国开展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
  “三北”工程建设范围横跨祖国半壁河山,建设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5.4%,是中国第一个世界超级生态工程。“三北”工程规划造林面积3508.3万公顷,到2050年,区域内森林覆盖率从5.05%提高到14.95%。
  经过40年建设,“三北”工程在造林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____,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
  表1 “三北”工程建设40年森林资源总量变化
  指标年份 森林面积(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活立木总蓄积(亿立方米) 森林蓄积(亿立方米)
  1977年 2 055.06 5.05 7.25 6.13
  2017年 5 914.84 13.57 33.31 30.42
  数据来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发展报告(1978~2018)》
  【材料二】
  “三北”工程建设以来,国家不断推进管理制度、造林营林机制以及投资模式的调整和完善,创造良性发展的外部环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一方面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从决策到实施紧密结合的工程管理体系,出台与工程相关的政策,颁布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程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如“中国魔方”草方格显著提升固沙效果,沙坡头“五带一体”防沙治沙体系确保包兰铁路多年畅通无阻。同时,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提升了“三北”工程的科研、管理、评价和灾害应急水平,为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开拓工程建设发展思路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材料三】
  “三北”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23年,“三北”工程建设45年,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45%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超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庇护。工程坚持生态治理与改善民生协同推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如在黄土高原等地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果产业基地,1500多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工程不仅显著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还增强了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扩大了生态文化宣传,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政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
  (1) 根据材料一文字内容和图1、表1的信息,在材料一横线处补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截至第五期工程后期,森林资源总量大幅提升
  B. 截至第六期工程前期,森林资源总量大幅提升
  C. 截至第五期工程后期,森林覆盖率目标已达成
  D. 截至第六期工程前期,森林覆盖率目标已达成
  (2)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为应对“三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等灾害,我国开展“三北”工程。
  B. “三北”工程建设范围横跨祖国半壁河山,空间跨度广,建设面积大。
  C. “五带一体”防沙治沙体系的例子说明科技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效益。
  D. 黄土高原等地依靠特色林果业脱贫表明“三北”工程生态效益显著。
  (3) 上述三则材料依次从工程背景规模规划、①_____、②____、③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