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520字。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年春季高二年级5月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东游记》其十三)。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登楼所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所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尤侗《天下名山游记序》)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岘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李曾伯《登岘山用刘清步韵》、陈与义《游岘山次韵三首》等。由此可见,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其次,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努力打造文化品牌,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总而言之,文学景观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表现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散发出生生不息的文学魅力。古典文学形塑了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本身既承载了传统文脉,也进一步催生了新的文学作品。
  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8日13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著名文学家的故居、祠堂或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能够成为人们追慕和凭吊的文学景观,原因之一是其名声和影响力巨大。 B.古典文学通过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等多种方式,对文学景观的生成和内涵丰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C.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且蕴含了前人的情感体验,要表达这些由文学景观唤起的审美和情感的记忆,就必须借助文学本身。 D.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关系密切,文学景观通过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进一步丰富了古典文学作品的数量和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A.古典文学对文学景观的生成有一定影响,但文学景观的形成更多依赖于自然景观的本身特色。 B.一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逐渐凝固成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因此不断得以传播。 C.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写下了著名的《与诸子登岘山》,吸引了很多古代诗人也来到岘山留下了相关诗篇。 D.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视文学景观对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3.下列选项中最能证明“重视文学景观有助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潇湘八景”源自北宋画家宋迪的画作,描绘了湖南八处代表性景观。通过将“潇湘八景”与旅游线路相结合,可以引导游客沿着历史文化的脉络,领略湖南的山水之美,感受潇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B.在古镇保护工作中,结合当地的文学景观,如历史风物、名人故居等,进行整体规划和保护。通过挖掘古镇的文学资源,将其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C.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美。将江南水乡地区进行开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推动江南地区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 D.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作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白马寺举办了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大量中外游客在此祈福、辞旧迎新,推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 4.根据材料内容,对下列表格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学景观生成类型 生成因素 主要特点 举例
  名篇效应 依托著名文学作品而成名 ① 南昌滕王阁(《滕王阁序》)、苏州寒山寺(《枫桥夜泊》)
  名人效应 ② 通常与文学家的生平和作品紧密相关 ③
  叠加效应 ④ 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历史传承性 黄鹤楼(崔、李白等人的诗)
  A.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知名度 B.②因著名文学家而著称,成为历代文人游赏之地、凭吊之所 C.③成都草堂因杜甫而闻名,绍兴的沈园因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而代代相传 D.④生成后,经过历史沉淀,又有后人不断题咏,使得影响力越来越大 5.结合《兰亭集序》的内容,分析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互动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识字班 孙犁
  鲜姜台的识字班开学了。
  鲜姜台是个小村子,三姓,十几家人家,差不多都是佃户。
  冬天到来了。一个机关住在这村里,住得很好,分不出你我来啦。过阳历年,机关杀了个猪,请村里的男人坐席,吃了一顿,又叫小鬼们端着菜,托着饼,挨门挨户送给女人和小孩子们吃。而村里呢,买了一只山羊,送到机关的厨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