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03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5月质量检测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第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聊斋志异》中描写文士治生生态的篇章虽不像《儒林外史》那样集中,但前者所涉及文士治生的描写,如描写处馆授徒和文人经商的情形,却非常细腻和深刻。在文言小说中,文士治生的描写多是依附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构建的需要,有的甚至附以神异色彩,并没有以之为小说描写的重点,在小说中仅起到铺垫作用,像《聊斋志异》这样描写文士治生的实不多见。我们不能忽视《聊斋志异》中的文士治生描写,因为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下层文士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蒲松龄自身的治生生涯和感悟也为创作《聊斋志异》注入了活力。
  《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文士治生,主要集中在处馆、经商两个方面,其次也对文士佣书、书画治生进行了描写,这四种途径也是明清文士从事治生所常采用的手段。《聊斋志异》对前两种文士治生途径不吝笔墨,对后两种文士治生途径也进行了简要描写,从而对文士治生生态予以展现。
  “治生”,即通过授徒、游幕、行医、问卜、业农、经商等手段谋生。古代士大夫一向注重治生,《解经卷第七•述而第七》有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认为治生求富是很正当的需求,即使从事一些低贱的行业也无所谓;如果做不到治生求富,也可从事个人的兴趣爱好。
  文士从事治生活动,可上溯春秋战国时期,如子贡、范蠡等都是文士治生的典型代表。到南宋时,以陈亮、叶适等人为代表的永嘉永康事功学派兴起,他们主张“农商并重”和“功利并举”,与朱熹等人所代表的传统理学观念发生了激烈碰撞和冲突,被朱熹等理学家视为“功利之学”而大加鞭伐,也进而引起众多文人对义、利何者为重的思考,即义利之辩。及至元代,理学家许衡明确提出了“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的观点,他认为治生应是学者首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治生是治学的物质基础,只有解决了治生这个问题,才不至于妨碍治学和自身的品行修为。这种观念奠定了文人的治生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明清学者,不少明清文人对许衡的这种治生思想进行继承和延伸,形成了很有学理性的明清文人治生思想。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日益完备,众多文人孜孜以求于科试中第。虽然科举中试名额较之前代不断增加,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文士数量,中试比例却日益下降。生计问题摆在了众多未仕士子面前,成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寻求适合自己的谋生之道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明清时期,文人治生的现象较之前代更为普遍,涉及的治生领域日益集中,记载文士治生的文献资料较之前代更加繁多,这显示出明清文士治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聊斋志异》中描写文士治生的篇章不像《儒林外史》那样集中,但前者中有些文士治生情形的描写细腻而深刻。
  B.文士从事治生常采用的手段有在私塾中教书、经营商业、受人雇佣抄书、作书画售卖四种途径,前两种更为广泛。
  C.古代士大夫注重治生,有些人认为治生求富是正当需求,可以从事一些低贱的行业,也可以从事个人的兴趣爱好。
  D.蒲松龄一边备考,一边治生,这样的经历让蒲松龄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成为其创作的素材和作品内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学作品中描写文士从事治生活动源远流长,可上溯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文人治生则更加普遍。
  B.蒲松龄继承了许衡“治生应是学者首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的观点,认为治学需要“致圣”,也需要考虑“谋食之计”。
  C.明清时有些文人为治生对薪酬不再遮遮掩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风气的转变,正统文人开始理解、尊重文士治生。
  D.想要深入把握《聊斋志异》中展现的文人生活史及其作者的心路历程,可以借助对《聊斋志异》中文士治生的研究。
  3.下列对原文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四段主要以时间为序,分析了文士治生现象的发展与变化,思路清晰。
  B.“如同两座大山一样”运用比喻,生动展现“科试无成”“生计所迫”给蒲松龄带来的压力。
  C.文章第七段以明代唐寅、清代郑板桥的创作为例,体现一些文人用诗文词诉说生活的艰辛。
  D.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地组织材料分析《聊斋志异》中的文士治生生态。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士治生生态”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 B.主张“功利并举”。
  C.治生手段较多。 D.明清时治生领域日益集中。
  5.请根据文章有关观点,分析下面《聊斋志异》中文士治生描写的作用。(6分)
  【相关材料】(1)河间府有个姓徐的书生,在恩村当私塾先生。进了腊月,徐生放寒假回家,路上遇见一位老者。老者说:“我叫施敬业,有个外甥,想找个好老师,先生若屈尊到我家来,报酬比恩村的多一倍。”徐生辞谢说与恩村有约,应守信用。
  (2)施家孩子不愿念书,徐生批评他,孩子母亲还常讲情。徐生生气地说:“你由着儿子懒,又要求我把孩子教好,我不干了!”
  徐生离开施家,觉得门很窄小,走了几步,射来了阳光,才发现自己是从一座塌陷的土疙瘩中出来。四下看看,荒凉得很,原来是座古墓。徐生非常害怕,又感激施家待他的仁义,便用施家赏给的金子雇人给坟墓培了土,在周围种上树才回家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羞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