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920字。

  吉林省白山市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括号内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的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 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赤胆忠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山岛竦峙    ②.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③.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 海日生残夜    ⑤. 江春入旧年    ⑥. 受任于败军之际    ⑦. 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蚕、蜡炬、残、危难”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古人对竹子赞誉有加,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板桥一生爱竹画竹,也有不少咏竹的诗文流传于世,其中一首《竹石》极负盛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写出了竹子不惧磨难、yì lì挺拔的韧劲,读来使人力量倍增。诗人写竹,也是在表明心志,晚年的郑板桥让自己活成了一棵“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竹子,令人敬佩。遥想他们的祖祖辈辈是何等荣耀,有的在典籍中yáo yè生姿,有的在诗句中拔节而生,有的在画纸上开枝散叶。眼前的这些竹子也绝非凡品,他们身上都有着与其先祖一样的风骨神韵。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①y ì lì _________挺拔   ②yáo yè _________生姿
  (2)语段中三处使用引号,其作用是(   )
  A. 表示直接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特殊含义 D. 表示否定和讽刺
  (3)下列与“东西南北”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 咬定青山 B. 千磨万击 C. 开枝散叶 D. 风骨神韵
  (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屹立    ②. 摇曳    (2)A    (3)A   
  (4)    ①. 排比    ②. 拟人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①屹立:y ì lì,高耸挺立。
  ②摇曳:yáo yè,指不停地飘荡。这里指通过古籍竹子的动人姿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引号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其中一首《竹石》极负盛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晚年的郑板桥让自己活成了一棵‘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竹子”(出自郑燮《题画竹》这首诗歌)可知,这三句话都是引用原文内容或话语。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短语类型的能力。“东西南北”是并列短语。
  A.“咬定”是动词,“青山”是名词。所以,“咬定青山”是动宾短语。
  B.“千磨” 偏正短语,“万击”是偏正短语。所以,“咬定青山”是并列短语。
  C.“开枝”是动宾短语,“散叶”是动宾短语。所以,“咬定青山”是并列短语。
  D.“风骨”是名词,“神韵”是名词。所以,“风骨神韵”是并列短语。
  故选A。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方法的能力。
  依据语境和“遥想他们的祖祖辈辈是何等荣耀”可知,这里的“他们”指的是竹子。所以,这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依据“有的在典籍中yáo yè生姿,有的在诗句中拔节而生,有的在画纸上开枝散叶”可知,这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据此填空即可。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本文作者是孟子,名轲,         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B. 人恒过(常常犯错误)
  C. 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D. 而后喻(比喻)
  5. 文章开篇列举的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