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320字。

  9.《说“木叶”》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
  1.《说“木叶”》开头部分列举并分析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关于意象的什么耐人寻味的现象?紧接着又论述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征?
  2.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为什么说屈原是“惊人的天才”?“木叶”的奥妙何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开头引用屈原《九歌》的名句,说明“木叶”已成为诗人笔下颇受钟爱的形象。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诗歌语言现象,林先生认为关键在于一个“木”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林先生认为要说明“木”何以有这个特征,就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木”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具有一般“木头”“木料” 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使我们更多地想到了树干,林先生还谈到了“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 所暗示的颜色。“木” 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但笔者认为这样说并不恰当。人们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树。人们看到“树”首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树。由“木”想到“木头”“木料”等,是现代人的联想方式,古代诗人写诗时恐怕不是如此,至于由“木”想到门栓、棍子等,并由此产生一种“微黄与干燥之感”,也显得同样牵强。
  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木”“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呢?大量的古诗证明并非如此简单。“木”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荣”,就是指春夏季枝叶繁茂的树。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树”就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与‘叶’都带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呢?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诗中写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树”的,比如杜甫写深秋景色的诗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用的就是“树影”而非“木影”。
  可见“木”也可以是充满活力,枝繁叶茂的,而“树”也可能是叶落飘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的。如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树”“木”对举,和林先生的说法恰恰相反:行将枯萎的树不用“木”而用“树”,生机勃勃的树不用“树”却用“木”。
  因此,古人诗句咏及树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树”,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说的那么多差别和讲究,本来并不复杂的道理,我们不必想那么深奥,“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至于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木”“落”“叶”在古代汉话中都是入声字,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而不用“树叶”,“木叶”或“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可能是因为“木”字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树”字在口语中用得多,“木叶”就比“树叶”庄重些。更为重要的是,“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加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优美动人,意境浑然,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语),“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写诗文用“木叶”不仅显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李春《也说“木叶”》)
  材料二: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请简要说说你对《说“木叶”》节选语句的理解。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二、语言文字运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的作者朱光潜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B.《谈中国诗》的作者钱锺书,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中篇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
  C.《归去来兮辞》的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D.《说木叶》作者林庚,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的楚辞研究和他的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妻子是县中医院的司药员,她谈吐如流,相夫教子的贤德在左邻右舍之间一言难尽。
  ②政协委员们将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以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③来自北京的教育专家提醒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一定要重视复试,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
  ④他对喜爱京剧艺术的青年学生关爱有加,热情帮助,不胜其烦地给他们说唱腔、教身段,任其录音录像。
  ⑤黄大年秉持“祖国的需要至上”的人生信条,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处心积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⑥林庚《说“木叶”》中插了王时敏的《落木寒泉图》,图画和课文内容相得益彰。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选项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木叶”相较于“叶”在颜色上暗示着微黄,在触觉上暗示着干燥,联想意义更加丰富,因此更加形象生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