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660字。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2分)
1.班级开展“天下家国”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完成问题。
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锲 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曾记否,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中国两弹事业,lì 尽心血,鞠躬尽cuì ,死而后已;曾记否,爱国诗人闻一多为了民族大义,大骂特务,慷kǎi 淋漓,视死如归;曾记否, 。于是历史的车轮辗转滚动,历史的硝烟化作千沟万壑的松涛和鸣,这样的家国情怀代代绵延不止,最终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关于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词性,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淌”是动词。
B.“磨难”是名词。
C.“千沟万壑”是形容词。
D.“最终”是介词。
(3)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句子。
2.“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我校特举办“爱国之心,闪耀校园”文化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朗诵爱国诗词】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2)【讲述爱国故事】请你另外列举一位爱国人物,并简要概括他(她)的爱国事迹。
(3)【书写爱国情感】请你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诗词或者名人名言。
3.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倡导爱国主义、弘扬爱国精神,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和载体。 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牢牢扎根,他们日后必能长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①当下,仪式感和细节感兼备、参与感和代入感极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日益丰富。
②走出校园,红色研学等教育活动更加富有特色。
③创新呈现载体,用心发掘细节,才能让更多青少年从历史中体悟家国命运与共、激发强国志和报国行。
④校园里,观看爱国主义教育视频、讲好红色故事等活动接续开展。
⑤吸引越来越多青少年自觉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①⑤③ C.③①⑤②④ D.③②④⑤①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这部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间的史事。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南方的民歌,本诗朗朗上口,风格刚健质朴,刻画了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
C.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人或物的一种修辞。《黄河颂》运用呼告,来表达诗人对黄河的赞美;《土地的誓言》运用呼告,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恋。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著作有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骆驼祥子》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
B.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骆驼祥子》创造性地运用了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C.《红岩》中塑造了许云峰、余新江等革命者形象,他们在狱中以《挺进报》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争取自由,坚持与反动派作斗争。
D.《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以新中国初期农村合作化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以梁三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为建设农村合作社而奋斗的故事。
6.填写诗文名句。
诗意中国,源远流长。我们感动于诗词中那些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王维远离世俗,与天地精神往来,才有了“ ,弹琴复长啸”的淡然;韩愈笔下的杨花榆荚在春光中尽情舒展,才有了“杨花榆荚无才思, ”的情思;岑参远赴边塞,偶遇返京使者,才有了“故园东望路漫漫, ”的悲苦;李白途经洛阳,由己及人,才有了“ ,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共鸣;木兰代父从军,才有了“ ,关山度若飞”的赶赴;才有了“ ,寒光照铁衣”的艰辛。这些诗句早已根植于我们的内心,这些诗意也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二、阅读??理解(58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
晚春严少尹①与诸公见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