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550字。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
《声声慢》
【回顾旧知】
1.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生于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2.创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于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文化常识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它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以寻常语入词;②凄婉悲怆的格调;③倜傥有丈夫气。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梧桐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诵读先行】
依照提醒,尝试背诵默写诗文。
寻……,冷……,凄……。乍……,最……。三……,怎……、晚……!雁……,正……,却……。
满……,憔……,如……?守……,独……!梧……,到……、点……。这……,怎……!
【解释词语】
重点词语解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 )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
【文言翻译】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译文: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译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译文: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古义: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次序。
(3)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不平常,很突出。
二、基础知识
1.《声声慢》作者 _____________ , 李清照,号 _________ ,宋代 _________ 派著名女词人。
2.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