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440字。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熟读、背诵词作,感受豪放词风;学习辛弃疾精选典故使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技巧;品析语言,把握《声声慢》的意象及愁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理清本词的脉胳结构,揣摩辛弃疾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会想象和联想。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豪放派、婉约派词的特点,提高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通过典故的赏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的内心所思;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领悟辛弃疾的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学习优秀诗词中体悟、浸染,提升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理解词作的内容,体会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品味词中典故,通过典故的赏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的内心所思;把握意象,体会李清照是怎么抒发愁情的。
教学难点 学习“以古人之事浇自己块垒”的抒情方法,掌握借古咏怀诗的鉴赏方法;揣摩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领悟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深入探析李清照表现“愁”的艺术手法,并能迁移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宋词鉴赏概述。
一、宋词流派介绍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纵观婉约派“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上的规则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为法宝。他们的作品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而豪放派则不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在语言上,苏东坡也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多方面吸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只要能恰当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任何词语他都敢用,形成了一种体现东坡个性的清新朴素、明快畅达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