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320字。

  4.《窦娥冤(节选)》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
  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范(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剧名等构成。
  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张养浩、马致远、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二、非选择类
  2.请根据《窦娥冤》一课的文学常识填空。
  (1) 第三折,第一支曲子前标示为【正宫】【端正好】,【正宫】就是本套曲子的 名,【端正好】就是这支曲子的 名。
  (2)在角色上, 正末是  ,正旦是  ,  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3)杂剧的舞台演出由 、 、  三部分组成, “内做风科”就是要求后台 。
  3.填空。
  (1)“元曲”,一般包括         和         。         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剧本由         、         、         三部分构成。扮演的角色有末、         、净、         等。
  (3)元杂剧四大家:         、         、         、         。
  (4)关汉卿,号         ,金末元初大都人,195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贫乏的童年赋予我顶高兴的事——跟随父亲沿乡庄川坝去看戏。庙会的戏从二月二“龙抬头”时开场,一出接一出。唱“大戏”的秦腔戏组表演专业。开午戏前,先唱一出折子戏,唱完后,戏场里已经人山人海。戏场里除了合围戏台的人群,还站满了贩卖各种小吃的商贩。
  黄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喜欢吼两声秦腔。生活在这里的人从小耳濡目染,会唱戏者居多,男的起唱,女的随韵,群口齐唱一阵社火小曲,若觉得还不够过瘾,就摆阵打擂台,吼秦腔,不论是谁清吼两句,听起来都像模像样。
  不论是《长坂坡》《火焰驹》,还是《窦娥冤》《铡美案》,只要幕布拉开,哪怕是短短的一折,都能升华成天籁,令听者如痴如醉却又格外清醒。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表现出了有情有味的美,也熨平了心中愁苦的皱纹。
  在这八百里秦川上生活的粗犷而质朴的人们“不听秦腔,肉菜不香”。山道上的汉子尽着嗓门儿吼起秦腔,吼来了山风、山雨和晨露,吼走了遍野逃窜的灌田鼠,吼回了颗粒归仓的五谷丰登。
  4.文中加点词语生动形象,请分析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5.下列句子与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
  B.你们哥俩还是各居一屋,“互不干涉内政”?
  C.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D.作娘的,又难免要把自己当作处理女儿婚姻问题上的“负责干部”。
  6.请赏析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妙处。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杂剧《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位列我国十大悲剧之首。之前我们解读《窦娥冤》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制度的黑暗、官吏的贪赃枉法、地痞流氓的猖狂和封建礼教的束缚等。近年来,人们讨论《窦娥冤》冤情的证据和法理问题,并引发了一些争论。大家普遍认为,由于当时的审讯方式的主观随意性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