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50字。
2.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设问提出论点,进而通俗地阐明道理的写法。
2、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毛泽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理论认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运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难点: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层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学习提示:
这两篇文章分别写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既是当时党的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又是精辟的理论著作。文章观点明确、思想深刻、思路周密、逻辑严谨,展现出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力量。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分析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这两篇文章贯彻始终的基本观点。学习这两篇文章,有助于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把握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要联系课文的具体论述,并拓展阅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学习和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
文章高屋建瓴,论述酣畅淋漓。作者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比如引入鲜活灵动的口语,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俗语、对联等,使文章说理深透而又通俗明白。阅读时,注意结合一些实例,具体分析其写作特点和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毛泽东同志作品,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等等。
大家都记得很清楚,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来看,毛泽东同志大多以诗人的形象出现在课文中,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毛泽东同志的议论文,来看看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其思想上的强大力量。
二、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