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530字。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经过千年的发展与积累,每个要素都有特别的含义。从服装的款式、配饰到色彩,再到制作工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这种服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传统文化精神附着于服装这种物质载体之上,使得服装成为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
  李泽厚曾提出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实用理性的特点。他指出实用理性“是经验合理性的概括或提升”,并阐释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富含实用主义的特征,而实用主义这一文化精神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之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为适应与以骑射为主的少数民族的作战需要,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服饰改革运动。“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废弃汉族传统裙式下裳而穿裤,变舄履而着靴,史称“胡服骑射”。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魏晋玄学的影响,追求自由飘逸、潇洒脱俗的境界。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对魏晋时期人物的绘画作品中,人物多赤足散发,袒胸露乳,这种服饰潮流张扬虚无、有意仿古,体现对礼法的轻蔑。到了唐朝,政治清明,南北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外贸易频繁,交通发达,异国的礼俗、服装等不断引入中原,服装的整体趋势从简单变得复杂,服装风格高贵奢华。另一个服饰发生明显人为变更的阶段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满汉交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人入关,采取“断发易服”的强制手段,使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服制被有限终止。纵向看传统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服饰的变化,是受一个时代的军事需求、政治需求、民族融合等现实需求影响的。不论是”胡服骑射”“轻蔑礼法”还是对龙图腾的保存,都体现了传统服饰在变化过程中重视实际功效,讲究变通的实用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儒家“中庸”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且主要体现在传统服饰的款式、裁剪之中。中国传统服饰强调对身体的遮蔽覆盖,刻意以衣裳障碍替代人体的自然曲线。服饰款式设计中含蓄婉约的特点是与中国人和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的。最为典型的中国古代服饰深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深衣属于汉服,“深”即取其“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之意,其长无曳地,短无露肤。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极好地保护了身体的私密性。同时,中国传统服饰追求儒家倡导的“中和”“中正”之美,所以以深衣为代表的传统服饰多采用中正裁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为美,以中央为尊的认知,强调“正衣立冠是为礼”的礼学思想。而也正是由于礼,在服饰发展的过程中,对身体轮廓的表现逐渐削弱,服装早已超越了其原始作用,不断雅化。
  (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材料二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它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又注重形式美的创造,还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进而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服饰演变的过程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虽然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始终,但实用主义精神起主要作用。 B.在礼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服装的款式、剪裁等正不断趋向高雅化,服装对身体的遮掩等原始作用已被超越。 C.“五德终始说”是由“五方正色”图式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而出,并与生命道德相连而形成的学说。 D.黄色成为中国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始于先秦,源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列举了诸多史例,证明实用主义与传统服饰的变化关系紧密。 B.材料二引用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的话语,论证服饰能反映出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 C.两则材料均阐释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蕴,均认为服装色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D.两则材料均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且服饰体现其物化的形态。 3.《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对其形象是有所暗示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红箭袖”“银红撒红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等服饰多为红色,展现宝玉富贵活泼热情的形象特征。 B.“蜜合色棉袄”“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等服色多为暖色调,衬托出宝钗温柔、随和的性格特征。 C.“素色小皮袄”“浅灰色坎肩和粉红小花裙子”等体现了黛玉纯洁坦荡的性格和寄人篱下低调含蓄的心理。 D.“秋板貂鼠昭君套”“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体现王熙凤轻薄虚荣的一面。 4.现代人文学者建议将深衣作为中华地区的汉服来推广,让其成为汉族文化的代表。请结合材料一陈述理由。(4分)
  5.校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服颜色不仅能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还能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校服颜色所蕴含的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鸭的喜剧① 鲁迅
  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久,便向我诉苦说:“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
  这应该是真实的,但在我却未曾感得;我住得久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只以为很是嚷嚷罢了。然而我之所谓嚷嚷,或者也就是他之所谓寂寞罢。
  我可是觉得在北京仿佛没有春和秋。老于北京的人说,地气北转了,这里在先是没有这么和暖。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