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140字。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贾宝玉究竟是何等人物?从清代以来,论者纷纭。周汝昌先生在前人基础上,概括出了“正邪两赋”一路人的共同特点:薄利名、鄙流俗、重性情、爱艺术、不务正业、落拓不羁等,他们是“诗人型”或“艺术家型”的人。他又概括了宝玉的五大特点,如对别人一视同仁、推心置腹等等。他进而指出:宝玉一方面是在继承古哲先贤的优长,一方面却好像是已孕育着近乎近现代的新的社会思想,因此在他的时代里,一般人要想理解他是何人,自然十分困难。刘再复先生则从释、道、儒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贾宝玉这一人物的思想文化内涵,指出他是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是一个带有佛之慈悲、道之逍遥、儒之仁厚的好人、精彩人,是曹雪芹所塑造的一个理想人格。这样一个理想型人物,其思想也惊世骇俗,难以为常人理解、为世俗所接纳,故必定是一个孤独者。
如果我们把贾宝玉视为一个提前出现的“新人”,那他应该属于未来的世纪。如果把他视为一个艺术世界中的理想人物,那么他不属于任何一个世纪。因此,他注定要为周围的人们所不解。
王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宝玉心灵的强烈震动和痛苦的根源在于:在他本不必为生存和生计操劳的优渥处境中,他的悟性偏偏又使他过早地去思考生命与人生的种种难题。生老病死、聚散祸福、荣辱浮沉,使他常常感到人生的无常与心灵的痛苦。
王昆仑先生也曾说宝玉是热闹场中的寂寞人,他虽未详论,但我们自然会想到元妃晋封、荣宁鼎沸之际,唯独宝玉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只担忧秦钟病重;而当贾母等人兴高采烈为凤姐过生日时,他却独自悄然出城祭奠金钏儿去了;当贾府上下一起欢度元宵正热闹时,他却离席回到冷清的大观园中探看丧母的袭人。他总能透过热闹喧嚣的表象注目于生活那悲凉虚无的底色,这就跟一般沉湎满足于这种表象的人格格不入,产生了隔阂,成了一个人生感受上的孤独者。
(摘编自李鹏飞《<红楼梦>中的孤独感》)
材料二: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
1.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既继承了古代先哲的优长,又孕育着近现代的新的社会思想,所以一般人想要理解他十分困难。 B.王昆仑先生通过元妃晋封、凤姐生日、贾府欢度元宵等事例,详论宝玉是热闹场中的寂寞人这个观点。 C.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多种叙述视角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这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主要原因。 D.《红楼梦》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人物视角,同一件事也会从不同的视角来写,但无论视角如何变化,都始终围绕贾宝玉和贾府盛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理想型人物,这是他的思想惊世骇俗,难以为常人理解、被世俗接纳的主要原因。 B.贾宝玉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跟一般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思想和价值观跟既定的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也颇为不同。 C.材料二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D.《红楼梦》中的戏曲与小说相互交织,其伏笔与隐喻的设置,深化了作品的美学意蕴。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贾宝玉不被世人理解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宝黛初会时“批宝玉极恰”的两首《西江月》词。 B.小说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林黛玉去看望挨打的宝玉,抽噎半日方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C.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傅试家的两个婆子议论宝玉时说道:“怪道有人说他们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竟有些呆气。” D.小说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兴儿跟尤二姐说起宝玉,说他:“成天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张表格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书名 回目 主要人物视角
《红楼梦》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刘姥姥
《水浒传》 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冲
A.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通过刘姥姥的视角写大观园,让刘姥姥充当贾府鼎盛时期的见证人,而此回还有贾宝玉视角、袭人视角。 B.《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因醉酒误闯入宝玉住处,见到了这里的豪华精致,而庭院布局早在第十七回已经通过贾政视角简单交代。 C.和《红楼梦》一样,《水浒传》也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如第九回,除了 主要人物林冲的视角外,还有李小二视角、陆虞候视角。 D.《水浒传》第九回,同样是偷听陆虞候等人密谋,但场景不同,李小二夫妇听得不真切,林冲却听得很真切,同为有限视角,效果却迥异,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5.材料三说“《红楼梦》中的戏曲,在《红楼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个层面的”,请结合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贾母带领众人到清虚观打醮在神前拈的三本戏的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附相关片段]
这里贾母与众人上了楼,在正面楼上归坐。凤姐等占了东楼。众丫头等在西楼,轮流伺候。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①,头一本《白蛇记》②。”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③。”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④。”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注释: ①神前拈了戏:打醮演戏是给“神”看的,不能由人指定戏目,而要用抽签、拈阄一类的方式,由“神”选出要看的戏。 ②《白蛇记》:或指明代无名氏弋阳腔剧本。演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③《满床笏》:清代传奇剧,演唐郭子仪“七子八婿,富贵寿考”的故事。 ④《南柯梦》:明代汤显祖传奇剧。演淳于棼梦至大槐安国,拜驸马,当太守,显赫一时,而终于失宠见逐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在想心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