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50字。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寻找春天的足迹”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4分)“寻春”小组在报纸中收集到下面这则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当冰雪悄悄融化,瘦柳泛出了嫩芽,当暮云下掠过燕子的尾羽,空气中飘荡起青草与泥土的香味,那便是冬已离去,而春正归来了。春的归来,是花香鸟语,是草长yīng飞,是zhéfú后的苏醒,是料峭后的zhàn放,是一场诗歌的盛宴,也是一曲生命的乐章。当天地间传来春的消息,又有谁不为之______呢?
  ——摘自《人民日报》(2024年02月05日)
  (1)(2分)有同学不能确定文段中画波浪线词语的字音、字形,请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掠过”一词是“很轻快地拂过”的意思,应读“lüèguò”
  B.“草长yīng飞”的“yīng”是指飞鸟,该词应写作“草长鹰飞”。
  C.“zhéfú”一词是“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的意思,应写作“哲服”。
  D.“zhàn放”的“zhàn”是“花蕾开放”的意思,该词应写作“淀放”。
  (2)(2分)根据文段内容,为文中横线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得其所 B.目眩神迷 C.欢欣鼓舞 D.眼花缭乱
  2.(4分)“探春”小组通过“知乎”网站收集到下面这则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春分,是一年中昼夜等长的两天之一。所谓“分”,指昼夜平分。《春秋繁露》【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之前,夜长于昼【乙】春分之后,昼长于夜。时入春分,昼日渐长,阳气渐盛,宣示着大地彻底告别了凄冷肃杀的寒冬,洋溢着温暖与活泼的春天则正式来临。对于以农耕为事的中国古人来说,春分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节点。而人们对“春分”的认识,也蕴含于汉字“春”“分”的形体中。
  ——摘自“知乎”网站(2024年03月20日)
  (1)(2分)小组同学对材料中【甲】【乙】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不能确定,请帮助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2)(2分)请用符号标出下面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
  春分,是一年中昼夜等长的两天之一。
  3.(4分)“迎春”小组通过“喜马拉雅听书”APP收集到下面这则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_________,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攀登一回泰山,就好似人生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人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人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给人以无限的精神。登山一如人生,需要刻苦与勤奋,需要决心和勇气。登泰山,也等于是相当于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超越。
  ——摘自“小红书”APP(2024年05月20日)
  (1)(2分)根据文意和你的理解,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句俗语,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_________,一生之计在于勤。
  (2)(2分)有同学发现文段结尾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4.(8分)“颂春”小组准备在“朗读者??诵春”活动中吟诵下面这段话,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温润和煦的春天,牵引着文人墨客的无限诗情——
  每一片新绿,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左右流之。《关雎》
  每一声鸟啼,都是对春深情的呼唤:□□□□□□□,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每一朵花的盛开,都是对美好的期待:曲径通幽处,□□□□□。《题破山寺后禅院》
  每一处景的闪现,都是对幸福的渴望: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迎春的欢欣与惜春的忧思,又构成了春分时节的复调旋律——
  这里有感伤:□□□□□,恨别鸟惊心。《春望》
  这里有惆怅:无意苦争春,□□□□□。《卜算子??咏梅》
  当然,这里也有企盼: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
  这里还有憧憬:气蒸云梦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有声有色、绮丽鲜活的春天,呼唤着我们与古人一道,不负春光不负己!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
  新制布裘①
  白居易
  桂②布白似雪,吴③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④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⑥。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⑦。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释】①布裘:布制的棉衣。②桂:地名,今广西一带。③吴:地名,今苏州一带。④馀:同“余”。⑤中夕:半夜。⑥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⑦垠:边际。
  5.(2分)由诗中的画线句,你应该联想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旨是相近的。
  6.(2分)后人评价“二诗为题各异,而命意则同,盖皆仁人之音也”。也就是这两首诗作者的境况不同,但立意和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说说你的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