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65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需要实现碳零排放的目标,原因很简单。温室气体捕获热量,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温室气体越多,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幅度越大,一旦进入大气,温室气体就会存留很长时间。今天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万年之后仍会存留大约20%。
我们持续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碳,这个世界却不再变热——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地球温度越高,人类的生存越艰难,因而很难再谈人类的繁荣发展。对于某一给定幅度的温度上升、所造成的破坏,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此表示担忧。而且,温室气体会长期留存在大气中,所以即便实现了碳零排放的目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地球还是会处于暖化状态。
我承认,使用“零”是不准确的。我应该把我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在前工业化时代,也就是在18世纪中期以前,地球上的碳循环可能处于大体平衡的状态——植物和其他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同全球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基本相当。
但自18世纪中期起,我们开始燃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储藏在地下的碳构成的,这得益于远古时代死去的植物:经过数百万年的压缩和演化,它们转变成石油、煤或天然气。当我们把这些燃料从地下挖出来燃烧使用时,我们排放了额外的碳,增加了大气中的碳总量。
通过完全放弃化石燃料,或停止其他所有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活动(比如生产水泥、使用肥料或燃气电厂的甲烷泄漏),达到碳零排放的目标,并不现实,而且没有可行的路径。相反,极有可能的情况是,在“零碳”的未来,我们仍然会排放一定量的碳,但我们有办法消除它。换言之,这里所说的实现“零”的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而是“近净零排放”。这不是一场要么及格要么不及格的考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这样想:如果实现100%的减排,一切都会很棒,但如果只实现了99%的减排,一切都是灾难。当然,减排越显著,效益就越大。
减少50%的排放量并不能阻止温度上升,它只能起到延缓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在某种程度上只会延迟而不会阻止气候灾难的到来。假设我们减少了99%的排放量,哪些国家可以使用剩余1%的配额?诸如此类问题,我们如何做决定。
其实,要避免最糟糕的气候状况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仅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而且需要切实行动起来,着手消除已经排放的温室气体。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步骤被称为“净负排放”。它意味着,最终我们从大气中消除的温室气体将多于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遏制地球温度的上升。气候就好比一个正在被缓缓注水的浴缸,我们不仅要关掉流入浴缸的水,还要打开排水阀,让水流出去。
当得知全球温度的小幅上升(升高1或2摄氏度,也就是33.8或35.6华氏度)确实会造成很多麻烦时,我感到很惊讶。但这是真的,在气候领域,仅仅是几摄氏度的变化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上一个冰河时代,全球平均温度只比今天低6摄氏度。在恐龙时代(中生代),全球平均温度比今天高大概4摄氏度,那时北极地区还生存着鳄鱼。
这些平均数字可以掩盖相当大的温度变化,记住这一点也很重要。虽然现在全球平均温度只比工业化时代之前高1摄氏度,但有些地方的温度增幅已经超过2摄氏度,而全球20%~40%的人口生活在这些地方。
为什么有的地方比其他地方更热呢?在一些大陆的内部地区,土壤更干燥,这意味着土地不会再像过去一样凉下来。基本上,大陆不会像过去那样潮湿了。
那么,地球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见下图)?让我们从基础知识说起,二氧化碳是最常见的温室气体,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温室气体,比如一氧化二氮和甲烷,你可能在牙科诊所用过又被称为“笑气”的一氧化二氮,甲烷则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从单一分子的对比来看,很多温室气体造成的暖化效应都超过二氧化碳。以甲烷为例,其在大气中的暖化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20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捕获热量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而且长期留存于大气中。
B.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大气中碳总量增加,未来人类一定要完全放弃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当量是计算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好方法,但无法解释甲烷等气体的短期效应。
D.作者以浴缸为喻,“还要打开排水阀,让水流出去”指人们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比尔•盖茨看来,实现了80%的减排和实现了30%的减排一样,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依然会给地球带来灾难。
B.如果人类碳排放量与植物和其他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当,那么大气中的碳总量就会降低,从而遏制地球温度上升。
C.人们使用“平均数字”来表述地球上升的温度,会让人们形成错误的认知,因此,研究大气温度时不能使用“平均数字”。
D.全球温度的小幅度变化会对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以历史上的冰河时代和恐龙时代(中生代)为例来证明这一点。
3.下列对文中有关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碳零排放”指人类大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含量,使其接近于零的愿景。
B.“二氧化碳当量”是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量度单位。
C.“净负排放”指未来人类消除的温室气体量超过了排放的温室气体量。
D.“温室气体”指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加热作用的气体。
4.根据文本内容,下列选项对文中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温室气体持续地大幅增加(高),2100年北极地区可能会出现鳄鱼。
B.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低),2100年人类大部分地区所受影响不大。
C.如果现在实现温室气体负排放(负),地球温度也要几十年后才能下降。
D.从文中图表看,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大气温度成正相关的关系。
5.本文为《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比尔•盖茨的解决方案》一书节选,请据节选内容,推测比尔•盖茨会为气候变暖提出哪些解决方案。(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有关概念表述的表现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概念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图表解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对文中图表的解读,再判断选择。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铸剑[注] 鲁迅
(父亲)因替王铸造了绝世好剑而被王所杀。刚满十六岁的眉间尺便踏上了为父报仇之路。
他换好衣,背上剑,和挑葱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忽然,前面的人们都陆续跪倒了;远远地走来王浩浩荡荡的队伍。
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但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起来时,肋下挨了很重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