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190字。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古至今,对于“自强不息”的阐释卷帙浩繁,但这一次我们试图从一个奇特的角度入手,先从“马太效应”讲起。“马太效应”之名,源于《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1968年,罗伯特•莫顿提出“马太效应”这一术语时,曾有意针对当时科学研究领域的垄断怪象,其常见案例就是学术职称越高、担任学术职务、社会职务乃至行政职务越多的专家教授们,得到的社会声望越高、科研经费越多,即使他们的能力和那些尚不知名的学者相比其实相似甚至更低。推而广之,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后,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也就是经济学界所说的“赢家通吃”。后来马太效应专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太效应”一直被大多数人口诛笔伐,人们批评的焦点在于它似乎是在歌颂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或者是为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做了背书。更有人认为,“马太效应”的实质是对公平性、平等性的破坏,是社会强势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全面掠夺,从而加速社会财富与权力的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然而,这些或许是对“马太效应”做了情感色彩过重的误读。“马太效应”的陈述初看确实会让人心理不适,但其实这一著名法则,不仅具有真实性与现实性,而且具有积极性与合理性。
  众所周知,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趋强避弱,原本就是人出于安全性、利益性的考虑作出的正常选择。譬如手持两股资源,盈利者自然会追加多投,损利者便适当撤资少投。能力强、特长突出者自然应当给予更多重任、机会、平台,“双商”皆低、误事害人者不仅不能奖励,还要追责惩罚,及时止损。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原本就是约定俗成的原则。
  “马太效应”可以用于成功学领域。一个人只要通过积极而执著的努力,让自己某些方面变强,就会在变强过程中不断受到鼓舞,获得物质或精神财富,同时收获更多能力与智慧、历练与积淀、资源与机会,进而越来越强;而此时的发展态势又会继续强化积极主动的努力奋斗,如此循环,把马太效应的正效果发挥到极致。这一点尤其可以适用于儿童教育方面,幼年时的性格塑造、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可以贯穿一生,培养得科学且优良的孩子,其势能会随着年龄增加迭代升级,得到更大的认可和自信的气场。同样,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要想在某一领域内保持优势,就必须尽可能发展为该领域的领头羊,同时注重积聚品牌资本,以助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升。
  但以上这些,或许仍未触及“马太效应”的真正要义,“马太效应”的潜台词是对自强不息”的召唤,或者说“自强不息”是对“马太效应”最具正能量的回应。
  我们再来追根溯源一下引出“马太效应”之名的那个《圣经》中的寓言:国王出门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让他们去做生意,等国王回来时看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太效应”是罗伯特•莫顿针对科研领域的垄断怪象提出的术语,即专家教授的能力越强,学术职称越高,得到的社会声望就会越高。
  B.“马太效应”是社会强势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全面掠夺,使得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引发社会财富与权力的两极分化,破坏社会公平。
  C.“马太效应”的正效果可以适用于企业经营方面,企业只要能引领某一领域的发展,同时注重积聚品牌资本,就可以在该领域内保持优势。
  D.“马太效应”的真正要义在于“自强不息”,或许我们并不知道通过努力可以换来什么机运和收益,只管做到多一些努力和坚持就是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引用中国古代典籍中对于“自强不息”的阐释,后又引用《圣经》中的一段话,意在比较中西方对自强不息的解读不同。
  B.本文观点辩证,作者在论述“马太效应”时既谈及大多数人对它的负面误读,也结合现实生活分析了它的积极性与合理性。
  C.文章第七段将《圣经》中的寓言故事完整呈现,这有助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增添了论述文的可读性与文学性。
  D.文章多用整句,例如“涉足一个领域、开启一段事业、面对一次机遇与挑战”,条理分明,节奏明快,增强了文章的语势。
  3.根据材料,下列不能体现“马太效应”的一项是(3分)
  A.在教育领域,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例如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等,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能被贴上负面标签。
  B.在就业市场上,有经验和技能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高薪和晋升机会,而缺乏经验和技能的人则可能面临就业困难和职业瓶颈等问题。
  C.在人际交往上,一抹微笑可以让对方心情更加愉快,并激励他们做出更多积极行为,而一个人的沮丧神态则可能会让对方情绪低落。
  D.在商业领域,知名品牌和大公司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而小公司和新品牌则可能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与生存困境。
  4.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与本文所提及的“马太效应”有何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5.如今,有年轻人感叹自己出身平凡,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因而陷入迷茫与空虚,甚至稍遇挫折便对未来丧失信心。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一把斧头的记忆
  赵明山
  改变我命运的人叫储国恩,是冀中抗日根据地文新县大队的大队长。他个子不高,方脸阔嘴,黝黑粗壮,不像个带兵的队长,倒像个卖苦力的。①储国恩把我掂在手里,用大拇指试着我的舌刃,他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突然抡起我劈向一根木头。在我深深嵌进木头的那一刻,奇袭姜庄子的作战方案已经成竹在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