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0220字。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试论托勒密的天文学说是不是科学?”这样的考题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不止一次出现过。面对这道考题,大部分考生都答错了。这就表明,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都未能正确认识:怎样的学说具有被当做科学的资格?
  首先请注意,从宇面上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道论述题,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的选择题。正像有些评论者正确地指出的那样,题中的“正确”“科学”“托勒密天文学说”等概念,都可以有不同的界定,而该题要考查的方面之一,就是考生能否注意到概念的界定问题。他们可以自行给出不同的界定,由此展开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托勒密的《至大论》这样的伟大著作,会被认为不是科学?许多考生陈述的重要理由是托勒密天文学说中的内容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然而,如果我们同意这个理由,将托勒密天文学说逐出科学的殿堂,那么这个理由同样会使哥白尼、开普勒甚至牛顿都被逐出科学的殿堂!因为我们今天还知道:太阳同样不是宇宙的中心,行星的轨道也不是精确的椭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也是不存在的……难道你敢认为哥白尼日心说和牛顿力学也不是科学吗?
  “不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科学?是的,真的是这样!因为科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梯,今天“正确的”结论,随时都可能成为“不正确的”。我们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在今天正确与否,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序。
  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根本思路是:在已有的实测资料基础上,以数学方法构造模型,再用演绎方法从模型中预言新的天象;如预言的天象被新的观测证实,就表明模型成功,否則就修改模型。在现代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兴起之前,模型都是几何模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托勒密、哥白尼、第谷乃至创立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都无不同。后来则主要是物理模型,但总的思路仍无不同,直至今日还是如此。这个思路,就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当容对此说得非常透彻:“自古希腊的希巴恰斯以来两千多年,天文学的方法并没有什么改变。”
  如果考虑到上述思路正是确立于古希腊,并且正是托勒密的《原大论》第一次完整、全面、成功地展示了这种思路的结构和应用,那么,托勒密天文学说的“科学资格”不仅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它在科学史上的地位绝对应该在哥白尼之上——因为事实上哥白尼和历史上许许多多天文学家一样,都是吮吸着托勒密《至大论》的乳汁长大的。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材料二:
  “常规科学”是指牢固地建基于一个或多个过去的科学成就的研究,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间里承认,这些成就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今天,这些成就被初级或高级教科书详述,尽管很少保留其原初形式。在此之前,许多著名的科学经典著作扮演着类似的角色,都曾在一段时间里为后续的几代研究者暗中界定了某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它们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它们的成就足够空前,因此能够吸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判断某种学说是否具有被当做科学的资格,在江晓原看来,相关概念的清晰准确的界定是一个重要因素。
  B.《至大论》第一次完整、全面、成功地展示了天文学发展根本思路的结构和应用,科学史上被奉为圭臬。
  C.库恩使用“范式”一词想表明,一些公认的实际科学实践范例为特定的融贯的科学研究传统提供了模型。
  D.光是量子力学实体,具有波粒二象性,是现在物理教科书的内容,这是经过多次科学革命后得出的结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使用问句引出对中心观点的相关思考,有效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B.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根本思路注重模型建构和演绎证实,且至今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
  C.科学共同体成员对相同的规则和标准的信守,使得他们的科学研究不会鼓励新发现。
  D.“光是横波”的观念可溯源至杨、菲涅尔的光学著作,该观念现在看来具有局限性。
  3.下列选项中的科学成就,其特征最符合材料二中“范式”的一项是(3分)
  A.光压,17世纪由牛顿预测,19世纪末麦克斯韦用电磁场理论证明其存在,20世纪初列别捷夫第一次从实验中发现它。
  B.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和德谟克利特都希望把握宇宙的本质,但对“原点”,即万物的原始元素,存在分歧。
  C.自然选择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因此“自然界中没有飞跃”符合自然选择学说。
  D.经过多次新发现不断修正旧认知后,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投票决定,不再将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4.材料一第三、四段是如何使用归谬法进行反驳的?(4分)
  5.你认为科学家应该怎样认识科学并推动其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橘子园的人和事   沈从文
  “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
  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辰河上溯,一定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