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600字。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填涂相应位置。
  3.试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涂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擦掉或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涂写上新的答案;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语境完成1~2题。
  作为冀东文艺三枝花之一的唐山皮影,亦称“驴皮影”,以其独特的唱腔、韵律,妙趣横生的道具表现形式,备受冀东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唐山皮影戏历史悠久,yuán yuǎn liú cháng,在中国皮影戏中独具特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从远古走来的皮影戏以简陋舞台为阵地,表演者通过音、手、身、动基本功,使聚焦在影窗上的皮影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zhāng yáng 着人世间的真、善、美,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是民间百姓娱乐、xiāo qiǎn、打发时光的一种文化载体。一代代皮影艺人自觉坚持德先于艺、情系于众、意在于传的创作理念,千方百计以人为中心,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寓教于乐作为无悔追求和创作目的。在走乡串村的演出中,训练有素的皮影戏艺人以其优美高亢、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唱腔和一招一式精准到位的表演,给人的心灵带来zhèn hàn,给观众以感悟和启示,使人留下久久难忘的美好印象。
  (节选自《妙趣横生的唐山皮影戏》2024年5月6日《唐山劳动日报》)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冀东(jì)    栩栩如生(xǔ)    高亢(kàng)    浓郁(yù)
  B.冀东(yì)    栩栩如生(xǔ)    高亢(kàng)    浓郁(yòu)
  C.冀东(yì)    栩栩如生(xǔ)    高亢(hàng)    浓郁(yù)
  D.冀东(jì)    栩栩如生(xǔ)    高亢(hàng)    浓郁(yòu)
  2.根据语段中的拼音书写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渊远流长   张扬   消遣   震撼
  B.源远流长   张杨   消谴   震撼
  C.源远流长   张扬   消遣   震撼
  D.源远流长 张扬 消遣 震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①汉字是传承和记录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夏朝初期。②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时代性,每一个汉字都是需要我们努力开发的宝藏。③对此,我们绝不可懈怠,而是要锲而不舍地汲取汉字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究汉字背后的养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④这尽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应有之义。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下列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面临筛查量大、数据采集应用难等诸多问题。      。
  ①若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②如果这一设备的使用能得到普及,有望使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筛查与检测常态化。
  ③使用它,一方面能够降低视力筛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并提高筛查效率。
  ④它具有操作简单、采集快速、数据准确等诸多优势。
  ⑤另一方面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精确的信息并节约筛查成本。
  ⑥新型智能AI视力筛查仪就是运用这些技术的代表设备,已在部分地区小规模应用。
  A.①③⑤②④⑥  B.⑥④③⑤①②    C.①⑥④③⑤②  D.⑥①③④⑤②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风”是各地的民歌。
  B.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小孩;男子20岁行冠礼,故“弱冠”指成年;“黄发”象征长寿,故指老人。
  C.《社戏》写“我”在平桥村看社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旧时江南水乡村民的生活情景,更看到了当地剽悍、粗犷的民风民俗。
  D.《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记述了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见证了冰塔林奇观,展现了藏北高原的原始风景,令人震撼。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一共13篇,包括《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其中《说文解字》介绍了“文字的起源”,其中的“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经典常谈》中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了“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