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440字。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并把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请按照要求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视为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温馨提示:请你在答题时做到书写规范、端正,保持卷面整洁。
  城之旅??我与都市
  一、今年是深圳市建市45周年,学校近期举办“行走深圳??阅读都市”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相关自主学习任务。(15分)
  【任务一:深圳??梦想之城】
  深圳,1979年3月建市,1980年8月成为改革开放首批经济特区,城龄,45岁,人口总量1779万。据最新数据,深圳城市人口结构中,14-35岁青年人口超过800万,而常驻人口平均年龄仅为32.5岁。【甲】青年与深圳的关系,一直被人们所热议。这里,有无限的活力,也有创业的艰难;这里,有挫折中的坚持,也有失败后的páng huáng(      );这里,有自信,亦有怀疑……而生活在这里的青年,却用实际行动昭示着——青春、梦想与奋斗,可以从无到有,改变一切,创造一切。
  四处走走,不难发现,这座城市真的很新,就连人也很“新”。【乙】这里的“新”,不是指向年龄,而且指向一种生命力,一种“敢”的状态。生活在这座年轻城市的深圳青年们,每个人的身上,总有一股“敢劲儿”在灵魂深处①_________,他们敢于“冲决一切网罗”。有人说,无论在什么时代,青年都是天然的理想主义者。在②_________的时代,他们最能抛开禁锢,解开藩篱,挣脱枷锁。他们也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时代写照。
  深圳,就是这样一座梦想之城。一批批,一代代,如浪潮般四面八方涌来的逐梦者,是他们或她们,用五彩斑斓的梦想与毫不xiè dài(      )的行动,一天天,一年年,让这座梦想之城名副其实,诠释着造梦与圆梦的真实内涵。
  1.阅读文段,然后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páng huáng(        )         (2)xiè dài(   )
  2.结合具体语境,请选择正确的词语选项填写到相应的括号里。(      )(2分)
  A.缭绕 瞬息万变  B.缭绕 川流不息   C.萦绕 瞬息万变  D.萦绕 川流不息
  3.依据你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处划横线句子的主干为“青年关系被热议”。
  B.“梦想”一词中的“想”是形声字,“相”是形旁,“心”是声旁。
  C.【乙】处划横线的句子存在关联词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不是”改为“不仅”。
  D.深圳又称鹏城,“鹏”的形象出自《礼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任务二:深圳??山海之城】
  近年,深圳全面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计划中的远足径主线鲲鹏径,跨山越海,串联全城。
  4. 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段,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走进深圳,即走进山海。这座山海相连的城市,在山与水的画卷中绽放着独特的美。它的美,是阳台山赋予的巍峨;它的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深圳??和美之城】
  深圳不仅是一座“梦想之城”,一座“山海之城”,它更以其优越的交通条件、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包容开放的胸襟,标记和诠释着“和美城市”的美誉。
  5.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探“和”之义】
  ①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下面选项中的“和”,与“以和为贵”中“和”字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和颜悦色 B.曲高和寡 C.心平气和 D.地利不如人和
  【寻“和”之用】
  ②深圳地铁举办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征集活动,请你参考示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示例:
  (1)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2)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和”之旨】
  6.在“以和为贵”主题演讲比赛中,小南同学撰写了演讲稿开头部分。请你补充一则经典故事素材,帮他完善演讲稿。(3分)
  中国人对“和”的追求由来已久。漫漫五千年,大抵圣贤君子、英雄豪杰、文人墨客,莫不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是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对者,而在“乌台诗案”时,王安石却上书为他鸣不平,后来两人化敌为友,终成一段文坛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