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写作专题.doc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doc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doc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doc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doc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许多人了解引力的概念是通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从传说中砸中牛顿的苹果到天上飘落的雨滴,引力无处不在;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数百年来科学家对引力与引力子的探索从未间断。前不久,我所在的科研团队首次观察到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投影”。
  很长时间以来,物理学家一直追求大一统理论,希望用它来解释自然界的所有物理现象。例如,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统一了地球上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规律,并构建了牛顿力学,这直接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动力学的研究成功地统一了电与磁的概念,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要位,分别成功地应用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科学家们期待二者的统一能像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突破那样,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
  广义相对论指出引力的本质不是物体间的吸引力,而是时空弯曲的一种几何效应。这一理论解释了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宏观现象,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想象一下,重球会让紧绷的床单形成凹陷,如果你轻轻地推一个小球过去,它会朝着那个凹陷滚动。在这里,床单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度规”(用来描述时空形状的概念),而引力波就是一种源自时空度规波动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天眼”和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等国内外大科学装置多次观测到引力波的相关信号,广义相对论中关于引力是时空几何效应的观念已被广泛认可。
  自量子力学确立以来,物理学家已经将已知的四种基本作用力中的三种——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成功地统一到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内。然而,引力仍未被纳入这一框架中。科学家推测引力波在量子世界中的粒子是引力子。物理学家一直试图通过引力子这一概念,将引力融入量子力学的体系,从而实现四种基本作用力的完全统一,也即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   
  宇宙中的引力子信号很难探测,难度远超引力波。有物理学家指出,即使利用与地球质量相当的理想探测器,也可能需要超过10亿年才会探测到一个来自太阳的引力子。相较于宇宙,生活中大部分可见物质都是凝聚态,通常包括固态和液态。科学家已经发现凝聚态系统存在着和宇宙中的粒子相类似的物理性质。
  引力子激发的探测需要依赖双光子过程的非弹性光散射实验。这种实验对设备的要求极为苛刻且看似矛盾。一方面,实验需要在极低温度下进行,并且需要强磁场支持,一般通过稀释制冷机来实现;另一方面,实验中使用的可见光及制冷机的透光窗口辐射,容易将温度升高。此外,实验测量也对制冷机脉冲管带来的振动极为敏感,实验极具挑战性。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自主设计并集成组装了一套基于稀释制冷技术的极低温强磁场共振非弹性偏振光散射系统。利用这一设备,实验团队近日在砷化镓半导体量子阱中成功观测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引力子激发。这标志着科学界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具有引力子特征的准粒子,首次在真实的凝聚态系统中揭示了引力子物理的量子规律,为探索量子引力物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摘编自杜灵杰《引力子物理探索研究展现科学的魅力》)
  材料二: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池水的表面。池水表面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
  ……
  名篇名句默写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语文课上,李老师分析《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盘庚坚决不改变迁都计划的原因,以此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3)自古文人多傲骨,如古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现了文人自尊傲岸、刚强不屈的性格。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重点字:戎、泗)
  (2)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重点字:悔)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理由是“           ”;杜牧则认为“              ”,就能抵御秦国。
  (2)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写作者乘一叶
  ……
  语言文字运用I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公众号
  18.下列句中的“会”和文中加点的“会”,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注意他们会面的情形,从他的行为上判断他的疯病究竟是不是因为恋爱上的苦闷。
  B.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C.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D.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
  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词义和用法的能力。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比喻义是通过本词打比方产生的固定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这类题通常是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解答】(1)文中加点的“会”,有可能实现。
  A.动词,见面、会见;
  B.名词,团体;
  C.动词,理睬;
  D.副词,有可能实现。
  故选D。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