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90字。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根据语境,回答问题。(9分)
  将徐州市打造成新型旅游城市的梦想,绝不是海市①shèn( )楼。作为全省“一带一路”交汇点,为完善国家“十四五”江苏“两廊两代两区”文旅发展布局,徐州市大力发展文旅行业,近年来徐州文旅业快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文旅消赀指数增速在全省位居第一位。
  集“两汉三绝”为一体的徐州汉文化景区坐落在云龙湖畔,代表景点有:楚王陵、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三者(A),集中体现了汉文化的精髓,是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云龙湖位于徐州市南郊云龙山西麓,月影②méng lóng(  ),华灯初上,云龙湖畔的黄昏,塔影绰绰,在雾霭蒙蒙中领略了她的烟波浩渺,一湖晚霞涤荡着千波云水。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有诗云“凭栏西望水泠泠,隐隐产中侧耳听”。景区三面青山,叠翠连绵,今人胸襟豁然。(B)
  徐州,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有悠悠楚韵,泱泱汉风:这里有彭祖八百寿,五里三诸侯。来徐州,尽情畅享秀丽的四季风景,欣赏温暖宁静的家困气息。写徐州,______
  (1)请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① shèn (      )     ② méng lóng(      )
  (2)依次填入A、B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是(2分)
  A.相得益彰  相映成趣       B.心旷神怡     赏心悦目
  (3)联系上下文,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写你的深沉与浑厚,清丽和温柔。②写你的美景与烟火,岁月悠悠。③写你有世间所有的美好,山河日月,无论春秋。
  A.③②①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2.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10分)
  一年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如果我们的人生一直有山水相伴,必将妙不可言。春天,我们会跟随韩愈感知①“草树知春不久归,         ”;夏天我们和周敦颐共赏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冬天,我们追随花木兰在③“         ,寒光照铁衣”的天寒地冻中坚守。如果再有大诗人做向导,浏览自然风光定有不一样的感受。杜牧会带领我们领略夜晚秦淮河的④“         ,           ”朦胧凄迷;陆游会带领我们饱览山西村⑤“         ,         ”桃红柳绿的田园风光。同是登高望远,杜甫会以⑥“         ,一览众山小”激发我们的豪情壮志;王安石则会以⑦“        ,         ”鼓励我们勇往直前。
  3.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3分)
  A.邓稼先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
  B.林强在学习上勤奋刻苦,诲人不倦,最终考入了心仪的大学。
  C.因为上课打瞌睡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紧张得语无伦次。
  D.朋友间要有雪中送炭的帮助与支持,知己间要有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这两个成语就出自于本书中的《孙权劝学》一文。
  B.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提出“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的观点,体现了他的智慧与旷达。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灵活。
  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诗圣”杜甫所写的五言古诗《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出了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而句中的“阳”就是指泰山的北面。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5分)
  维扬怀古
  [明]曾棨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①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注释】①玉树: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
  5.请从炼字的角度,品析第三联中“处处”“年年”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歌最后一联中,诗人说汴堤柳“最是多情”,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作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