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840字。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4.6)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⑤古诗中常有感慨国家兴亡、关心国计民生的主题:从“______,______。”(《贾生》)中,我们读出李商隐对晚唐皇帝求仙问道、不顾国计民生的不满;从“______,______。”(《泊秦淮》)中,我们读出杜牧对达官贵人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愤慨。
  【答案】    ①. 明月来相照    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③.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⑤. 可怜夜半虚前席    ⑥. 不问苍生问鬼神    ⑦.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⑧. 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柳、缘、虚、苍、隔、犹、庭。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诚然,书中有______的故事,有永恒不朽的精神,有令人qīn(   )佩的智慧。手捧国学经典,感受天地长存的浩然正气,任由华夏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血脉中缓缓流过;细品古今诗歌,倾听万物天籁之音,沉浸在或喜或悲的生活况味中,深悟名流骚客悲天mǐn(   )人的情思;赏读散文小说,涉(   )足于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为爱恨的情感纠葛而陶醉,在中外文化的沃土里发掘稀世的珍藏。
  (1)给加点字注音。
  涉(     )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īn(     )佩                悲天mǐn(     )人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气冲斗牛 B. 耐人寻味 C. 忧心忡忡 D. 锋芒毕露
  【答案】(1)shè    (2)    ①. 钦    ②. 悯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注音。
  涉足:shè zú,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钦佩:qīn pèi,敬仰佩服。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B.耐人寻味: 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
  C.忧心忡忡:形容十分忧愁。
  D.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结合语境,此处用来形容书中的故事能引发思考,应用“耐人寻味”。
  故选B。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可以在苏轼的诗中找寻,可以在陆羽的茶中寻找。
  ②那丝丝缕缕的诉说,为水墨点染的江南铺陈开柔美灵动的韵律。
  ③登临锡惠,免不了要与那月、那泉相会。
  ④你可以在倪瓒的画中寻找,亦可以在阿炳的琴声中找寻。
  ⑤惠山的泉与月,仿佛带着扑朔迷离的牵连,将一份长久的因缘抒写至今。
  A. ③⑤②④① B. ⑤③②①④ C. ③⑤①④② D. ⑤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通读语段可知,这个语段是描写“惠山的泉与月”的文学意境的语段。③句点明观赏地点和观赏对象,适合作为首句;
  ⑤ “惠山的泉与月”承接③句的“那月、那泉”,指明了其具体所指,并且引出了下面关于泉与月的“抒写”历程,故是③⑤;
  ①④句都是写“惠山的泉与月”出现的文艺场景,苏轼和陆羽在时间上早于倪瓒和阿炳,因此是③⑤①④;
  ②句“那丝丝缕缕的诉说”是对①④句中不同呈现方式的总结,故事③⑤①④②;
  故选C。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唐宋八大家”主题阅读活动中,小语推荐了刘禹锡的《陋室铭》。
  B. 小文要参加红色诗歌朗诵比赛,他选择了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
  C. 小文说,他最近拜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敬佩万千。
  D. 小语站在山东的泰山上感慨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答案】A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