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640字。
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分为第1卷(阅读题)和第I1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传统文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审美风范。
传统文论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广泛深刻的讨论。例如,就诗歌的本质而言,传统文论从伦理、教化、情感与心理等角度提出不同观点。如西汉司马迁的“发愤说”,即“《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西晋陆机的“缘情说”,即“诗缘情而绮靡”。这些都是基于扎实的文艺实践和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这和西方文论中的类似思想,如柏拉图的“模仿说”、华兹华斯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等,可谓各有千秋,二者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对话、互补与交融。
传统文论在总结文艺创作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比如,王国维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主张诗人要对宇宙人生了然于胸,感悟透彻,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诗歌。
传统文论还对文艺批评提出许多重要而深刻的见解。比如,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强调文艺批评要“知人论世”,把作品与作家的人品、所处时代联系起来理解。这与恩格斯提出的文艺批评方法十分契合。刘勰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坚持文艺批评需通过广泛阅读作品来提高鉴赏力。
传统文论是千百年来在中华文化圈中形成的一个自足的话语体系,凸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着中国人的认知方式、哲学观念、价值取向与审美风尚。它是深深扎根于我们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一束束“花朵”,在当下依然是鲜活的。不能将传统文论束之高阁,也不能照搬挪用,而应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掘传统文论的当代意义,使之更好地作用于当代文艺实践。摆脱近现代以来中国文论“文化失语症”的困扰,打破“西方中心论”的神话,亟待重新认识和激活传统文论不可替代的优势。杨义在《中国叙事学》里写道:“中西文化是两个虽然有所相交……但依然是不同心的圆。倘若不加消化和变通地把另一个圆所引导出来的理论体系,硬套在这一个圆上,就有可能失去这个圆心附近属于精华,或属于自身特色的一些东西。”他坚持不能简单地运用西方文论来衡量与评估中国传统文论,主张返回中国传统叙事本身。
坚持守正创新,以开放性视野加强与西方文论的对话、沟通,从而全面、深刻地发掘传统文论的理论资源与当代价值。在整理、发掘、保护、传承与创新传统文论方面,一大批学者系统地总结与阐释了传统文论的精华,但重建传统文论话语体系是一场持久的接力赛。如何突破西方文论的迷雾、融汇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建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骨的中国文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明确目标,统筹与培养专门的人才队伍,从课题规划、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等方面展开行动,逐步取得成效。
(摘编自吴道毅、吴行健《传统文论照亮当代文艺实践》)
材料二
中国当代文论在结合到具体文体时,关注比较多的是戏剧和小说这两个文体,而中国传统文论则主要是关于诗歌和散文这两个文体的理论。中国传统文论难以在今天直接照搬沿用,这种文体的错位是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中国传统文论本来就没有把戏剧、小说看成文艺理论研究的对象。
中国传统文论主要是关于传统诗歌和散文的理论。这与古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西方文论相比较,中国传统文论在思想上更显厚重,更为关注对文艺功能的深入研究。
B. 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流露,这一观点和陆机所认为的“缘情说”观点相同。
C. 与小说在文学上的贡献相比,古人更看重其在史学上的价值,常将其视为对正史的补充。
D. 传统文论在探讨文章叙事方面关注不高,因此在评价文章的叙事技巧时,无法发挥作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作者引用刘勰的观点,以此证明阅读是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
B. 材料一从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创作和文艺批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论的特点。
C.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不同的体系,杨义用“不同心的圆”对此进行了生动的解释。
D. 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在当今难以继续沿用,这和当前小说地位发生重要变化有关。
3. 下列选项,最适合放入材料一第二段中的一项是( )
A.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钟嵘《诗品序》)
B.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
C. 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袁枚《随园诗话》)
D.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严羽《沧浪诗话》)
4. 材料二中,作者 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论难以在今天直接照搬沿用?请简要回答。
5. 如何才能更好地让传统文论照亮当代文艺实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中国传统文论的底蕴更加厚重,更加重视对文艺功能的研究”错。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这些都是基于扎实的文艺实践和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这和西方文论中的类似思想……可谓各有千秋,二者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对话、互补与交融”可知,材料将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相比较,指出二者各有千秋,并未说中国传统文论更好,此外材料中也没有将中西文论从思想上和对文艺功能的研究上进行比较。
B.“观点相同”错。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西晋陆机的“缘情说”……这些都是基于扎实的文艺实践和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这和西方文论中的类似思想,如…….华兹华斯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等,可谓各有千秋”可知,二者观点并非“相同”,应是“类似”。
D.“无法发挥作用”错。结合材料二第三段“中国传统文论并不重视叙事文学,只是把叙事问题作为历史讲述的一个方面……所以当文学研究重点转到叙事时,中国传统文论确实有些关注不够,不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可知,作者说的是不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也就是还有作用,而非“无法发挥作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和推断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一些癖好与生俱来,比如嗜糖,比如嗜茶。我也有一癖好,就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宁的月光下听字。
一片素美、干净的字便如同一首静入心扉的《高山流水》,或是《春江花月夜》,让人不自禁地心醉如斯。
于文字里倾听天地间的灵魂,倾听天地间的风吹蚁动是一种享受。好的文字总是如洪钟巨鼓,响遏行云,或是发出太阿剑器般的清鸣;再就如一件古老的青铜方鼎,须使劲去敲击才能传来遥远但却震撼人心的重音,让人沉迷;又或如一个倾城女子在秦淮河畔,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