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980字。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4. 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 dragon”。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用“ Loong”作为“龙”的译文就是这个原因。语用规范空缺是指由于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一种表达在某种语言中有其独特的语用情境,而在另一种语言中相应的表达不具有此语用情境。如生活中我们中国人打招呼习惯说“吃了吗”“上哪呀”,而用这样的话来和老外打招呼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让人反感。
翻译具有文化属性。它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转换模式。文化负载词是语言与文化的统一体,其翻译应该兼顾语言意义和文化信息。译者的任务是译出内涵,让读者在自己的文化框架中正确地理解译文的意思,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吸取源语的文化养分。
(摘编自陈晓丹《从语义空缺角度谈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及翻译》)
材料二:
保留文化内涵是确保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质量和文化传播成功的基石。首先,了解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历史背景是保留其文化内涵的前提。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事件。例如,“百家争鸣”指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哲学思想学派的竞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会造成大量文化负载词的产生。
B.由于不同文化存在差异,有些词汇在他国的语言中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汇,就产生了语义空缺。
C.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任务是译出其内涵并使他国读者能正确理解,这就需要更多地考虑他国文化框架。
D.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要做到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尊重,就有必要谨慎选择翻译词汇和结构,避免误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语言对外翻译有时困难重重,与相对于外国文化的绝对空缺词数量庞大有很大的关系。
B.有些相对空缺词是由不同的生活习惯造成,这也提醒我们在对外交流中要尊重这种差异。
C.虽然汉语的“道德”在外语中能找到对应词汇,但直译后,其内涵仍可能不被准确地理解。
D.增加注释和解释有助于弥补文化间的知识差距,这种方法不失为翻译文化负载词的通用原则。
3.下列选项中,作为材料二的论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韬光养晦”曾被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媒体译为“隐藏自己的目的”,造成很多误读;对此,很多中国学者建议修改为“保持谦虚的美德和姿态”。
B.小丽作为向导带领外国朋友登长城,并教了朋友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是外国朋友十分不解,反问道:“难道我登上泰山也不能算好汉吗?”
C.李华和他的英国朋友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彼此在谈论“互联网”“软件”“硬件”“直播”等现代科技和网络文化时丝毫没有障碍。
D.在中国文化里,“白色”有时代表悲伤;但是在西方国家,“white”则多象征纯洁与高贵。在一些特定语境中,简单地直译常常造成外国人的费解。
4.在对外交流中,儒家经典中的“孝”只用一个单词很难直译。请结合两则材料,用汉语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和建议。(4分)
5.从表达方式角度看,材料一既有大量说明,也有部分议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峡中艾芜
江上横着铁链做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两岸蛮野的 山峰,好像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
我们这几个被世界抛弃的山贼,到晚上的时候,趁着月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