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970字。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什么是数据?很多人认为数据就是一些数字,比如我们常说的实验数据、统计数据,这些其实只是狭义上的数据。有人认为数据也可以包括信息和情报,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数据库,其实就是指符合一定格式的信息的汇总。数据库里的数据,可以是某个机构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通信方式、学历以及履历等,已超出数字的范畴。还有人认为数据的含义可以更加广泛,包括任意形式的信息。互联网上的档案资料、设计图纸、病例、影像资料等,这是广义的数据。我们常谈的就是广义的数据。
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总结而达成的。在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还没有发明记事的媒体工具时,其实已经开始使用数据了。中国的远古传说有伏羲演八卦的故事。据说他发明了八卦,可以借此推演未来的吉凶。伏羲演八卦准不准,这里不做评论,但是这件事说明在远古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根据不同的条件把未来的吉凶归纳成8种或64种可能的结果。为什么能对未来的吉凶这么分类,而且还有很多人信呢?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过去所听到的、看到的事情证明了这种归纳分类的正确性。比如在出征之前天气不好,出征打仗不顺利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些事(数据)传给后代,一代代总结,就把天时和战果联系起来了,并且通过卦象抽象地描述出来。到了农耕文明时代,早先的很多生活经验,比如什么时候要开始播种,什么时候可以收获,常常就是从“数据”中总结出来的,只是那时还没有文字或者很多人不识字,只能一代代地口口相传。在西方也有类似经验的传授,比如《圣经》上讲七个丰年之后接着七个饥年,其实就是对气候现象所做的非常粗糙的统计,当然依据也是数据。
文艺复兴以后,近代自然科学开始萌芽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不论是在哪个领域,科学家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实验,而做实验的目的就是采集数据,因为科学发明需要通过这些数据来推导或证实。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如伽利略、第谷和居里夫妇,穷其一生都在做实验,采集数据。与伽利略几乎同时代的中国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其实也是对药物数据的一种归纳整理。不过,直到互联网普及以前,全球的数据量(以今天的标准来看)都不是很大,这或诈也是过去很多人忽视数据的重要性的原因之一。
数据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中,而且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Google内部,产品经理们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则:在没有数据之前,不要给出任何结论。因为日常的很多感觉与数据给出的结论是相反的,如果不用数据说话,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摘编自吴军《数学之美》)
材料二:
著名统计学家C.R.劳在《统计与真理》一书中指出,现实世界不确定性的产生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去利用有效信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是利用统计学做出风险最小化的决策。对国家治理而言,任何科学决策都基于有效的数据和分析,而非经验与直觉。“数目字管理”不仅是
1. 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据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互联网上的档案资料、设计图纸、病例、影像资料等,都属于广义的数据。
B. 伏羲推演八卦这个传说,说明远古人们已经掌握了数据的归纳与分类,并被人们证实了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C. “数目字管理”对国家治理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个数字化 系统,还是一个国家制度构成和运行的基础。
D. 统计调查中,数据管理要理性科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提高数据的应用性,以制度保障统计调查的开展。
2. 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运用多处对比来说明数据的重要性,如中国人生活经验的代代相传和西方《圣经》的经验传授。
B. 材料一作为科普性质的文章,语言平实而生动,如“从某种意义上”“之一”等用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 材料二作 论述类文章,条理清楚,用语专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D. 两则材料都关注数据,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无论是日常社会生活,还是国家治理,都离不开数据。
3.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不属于“数目字管理”的一项是( )
A. 公司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寻找该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风险点和薄弱点,规范数据采集与审核、上报、资料管理与归档等流程。
B. 齐国的管子提出数据“为国论”,认为国家和县、乡对土地、人口、需用、货币都要有统计,特别是对于土地的等级、员额的增减都要有准确地统计。
C. 《万历十五年》中记载“很多县份的耕地几个世纪都没有作过系统的丈量,其间有的增加,有的减上,甚至该地区的地形都有了改变”,而赋税却没有改变。
D. 某学校为掌握学生的学力状况,将同学们历次考试的成绩都录入存档,通过云计算,获得每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以帮助和指导学生精准填报升学志愿。
4.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数据,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5. “调查数据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这句话你觉得放在哪则材料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歌三两声
刘国芳
那是2000年。抚州市政府要举办纪念汤显祖450周年诞辰活动。有人就问我:“汤显祖是谁?”我回答:“明代戏剧家,抚州人。”
当时的玉茗堂影剧院既是剧院,又是电影院。《惊梦》演了三天后,就要让电影公司放电影了。一出戏,排了一个多月,只演了三天,就不演了,让人觉得可惜。为此,我们想去抚州城外,也就是汤显祖故里文昌里再演,但当时文昌里汤显祖故居那儿是一个停产了的冰棒厂,荒凉得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