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57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末作业题(全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除3和4小题每题1分外,其它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小题。
  一个人读过的书,会地改变你的气质,未必你,对答如流,而是眼里有诗情画意和碧海蓝天。是的,唯有读书,能够让人在焦躁时安静下来;唯有读书,让人在霓虹酒绿的喧闹中体会到静谧(   )之美口也唯有读书,能让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不为名利所扰、不为世俗羁bàn (   ),恪守内心的宁静和淡然。
  1.填入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mì  拌         B. nì 绊          C. mì 绊        D. nì  拌
  2.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
  A.悄无声息不知所云             B.潜移默化出口成章
  C.潜滋暗长朗朗上口             D.耳濡目染信口雌黄
  3.文段“□”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  ;  ,        B. 。;        C. 。,      D.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5小题。
  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    ①   ;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   ②   ;有的豪放飘逸,描绘了 ③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我们从古诗中汲取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分)
  A.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体验。
  B.读诗不仅能够提升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C.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体验,而且能够增强精神境界。
  D.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
  5.结合语境来看,文中横线处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 ②雄伟奇丽的想象世界 ③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6.某班围绕“如何做学问”展开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发言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   )
  A.甲:我认为做学问要虚心。曾国藩先生就曾经这样告诫世人: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
  B.乙:我认为做学问要坚定。要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C.丙:我认为做学问要严谨。鲁迅校对文章,逐字校对,决不马虎放过,终成学问大师,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D.丁:我认为做学问要质疑。悬梁刺股和囊萤映雪就是古人给我们做出的榜样。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送柴侍御①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②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③。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期间所作。友人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③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7.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流水”与“通波”两词显得江河相连,道无险阻。
  B.“不觉”一句用乐观的语言表达诗人对离别的淡漠。
  C.首句点明友人去处,“接”字给人两地相邻之感。
  D.“同”字指与友人风雨同行,明月共睹,间接抒情。
  8.“明月何曾是两乡”与“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谈谈你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9~11题。(10分)
  异宝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五员①亡,荆②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载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③,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注释】①五员:即伍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