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80字。
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
八年级语文学科3月作业检查
检查时长:150分钟 作业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次弟(dì) 辐射(fú) 蹿掇(cuān) 草长莺飞(yīng)
B.严峻(jùn) 闭塞(sè) 糜子(mí) 消声匿迹(xiāo)
C.震撼(hàn) 行辈(háng) 眼眶(kuàng) 人情世故(shì)
D.束缚(fǜ) 欺侮(wǔ) 蓦然(mò) 嘎然而止(jiá)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三月的两会适逢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这是一个万物复苏、______的时节,是中国______民智民意、擘画未来蓝图的时刻,______是世界______中国“春之声”的重要时间。
A.朝气蓬勃 聚集 更 倾听 B.生机盎然 汇聚 也 聆听
C.朝气蓬勃 汇聚 更 聆听 D.生机盎然 聚集 也 倾听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在陕西榆林举行全国秧歌展演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代表辽宁参展。②上口子高跷秧歌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厚地城特色的民间艺术,其风格喜庆热烈,表演技术精湛。③迄今已有大约300多年历史的上口子高跷秧歌被誉为“木棒上的东方芭蕾”,它有机地融合杂技与现代舞,“舞”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④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表演过程十分连贯,每个环节都衔接自然,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能烘托隆重、热烈的场面,渲染气氛,感染观众。
A“文化遗产”“喜闻乐见”“地域特色”“感染观众”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B.句②中的“其”与句③中的“它”都指代“上口子高跷秧歌”。
C.句③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融合”改为“融汇”。
D.句①中“在陕西榆林举行全国秧歌展演中”在句中作定语。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回延安》是当代一首著名的抒情诗,作者贺敬之。这首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黄发”“始龀”“加冠”“不惑”“耳顺”是按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C.《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乐曲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D.《简??爱》以第三人称叙述,是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她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2)名著阅读(3分)
根据《简??爱》,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A(填地点名称),仆人贝茜的关爱是简??爱灰色童年中的一抹亮色:在洛伍德学校,教师谭波儿小姐的友谊和陪伴给了简??爱心灵的慰藉,让她学会宽容和隐忍……这些人给了简??爱向阳生长的力量。
②一天,罗切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算命人。当轮到给简??爱算命时,简??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在这段文字中,“算命人”是谁?B。“事情的原委”是指什么?C。
5.古诗文默写。(6分)
(1)求之不得,______。
(2)______,在水一方。
(3)俶尔远逝,______。
(4)______,皆出酒食。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把目光从煌煌京城移向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题。(3分)
【甲】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关雎》中运用了双声词如窈窕,叠韵词如参差,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B.《关雎》中最后一章八个小分句写小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