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030字。
西藏拉萨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 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普通人也具有类似于艺术家或设计师的创意思维。不过,要把它变成艺术呈现出来是有技术门槛的。但随着人工智能(AI)绘画工具的出现,输入我们设定的提示词,无论写实还是抽象,就能生成相应的图像,使各种风格的艺术产品瞬间量产。所以,对于艺术创作来说,AI绘画工具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可使创作者本人不必为得到某种风格效果而必须掌握某种艺术技巧。如此,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就将面临巨大困境和挑战。
在传统训练和创作体系中,为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艺术家须执着于技巧的训练和完善,而AI已使许多艺术效果不必经由技巧训练便可达成。建立在习得经验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对人工智能而言,就是一个数据、运算和生成的问题。在AI成为创意工具之后,创造性活动不再需要大量脑力、体力和时间,艺术创作变得简单可行。当“人人都是艺术家”之后,曾经意义上的艺术家的艺术该当何为呢?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已开始向人类的想象力、审美层面延伸,在音乐、美术、设计、电影等广泛艺术创造领域发挥过去只能由人发挥的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工具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其大语言模型正在不断深入到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中枢,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家艺术创造的主体性价值,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创造的主体将由“人”变为“人和高度智能化的拟人”的结合,那创造艺术的艺术家又是谁呢?
在艺术教育层面,面对人工智能,艺术院校教什么、怎么教将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已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有力工具,然而这种人脑与人工智能的捆绑很容易造成人脑“搭便车”现象,从而导致大脑创造力的退化。相对于大学,艺术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碰到的挑战越发明显。以往注重技巧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艺术职业教育中教授的插图、建模、设计软件操作等职业技能,更多可使用人工智能来完成,未来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前途都必须重新思考。以往更强调应用能力的职业教育,或许符合手工或机械化大生产的要求,却不一定符合智能时代的要求。当大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那些具有一定重复性的某种技艺技巧,或许已经远远落伍。
(摘编自周博《人工智能:带给艺术的困境与挑战》)
材料二:
创造性不是艺术家和作家的专属,而是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方面。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人类往往是通过所谓的灵感进行创作,而AI绘画工具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识别出人类可能忽略或根本意识不到的模式或联系。用AI进行艺术创作,是关于数据、算法和编程的创造性表达,所以AI必然会给艺术带来更多可能。而且,AI的介入使得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人类角色和创造力变得更加复杂,艺术家可能不再是作品的唯一创造者,而是与AI合作的指导者或协作者。这种变化重新定义了艺术家的角色和艺术作品的本质。这给艺术的定义、功能和社会意义,都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AI创作重新定义了艺术家的角色和艺术作品的本质,给艺术带来更多可能,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人类角色和创造力变得更加复杂。
B.合理挖掘运用网络空间中海量的T台走秀照片,可以帮助AI进行时尚设计的趋势预测、风格推演以及设计生成。
C.在媒介化社会,人工智能可以生成相当逼真但纯属虚拟的图像,这有可能极大提高传媒辨伪的成本,引发舆论争议。
D.创作者凭借随机的指示,利用AI绘画,同样能够得到足以与任何艺术作品媲美的作品,使得艺术的定义变得模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AI绘画风景画时,需要先拥有一个有体系的庞大风景画数据集,再利用风景画审美的特征来训练人工智能,并与AI绘画工具协作完成。
B.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图像重建、深度学习风格、专家验证和AI模型调参优化,将更为高效地复现古代壁画风貌。
C.用算法提取《诗经》所有文字总体特征,包括词频、句子结构、情感表达等,再训练一个AI模型,它就能辨出哪些篇目属于《风》,哪些属于《雅》,哪些属于《颂》。
D.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人工智能认识的不断深化,人工智能会给艺术带来更多创新和可能,AI绘画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争议。
3.下列“图”与“文”构成的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图1)用数据标记王羲之的存世墨迹,让人工智能学习他的笔法节奏、结构疏密,可以“写”出带有王羲之韵味的“书法”。
B.(图2)通过训练机器人模拟人类的社交行为,输入各种情境指令,它可以在特定环境中与人进行口语交流,适应社交环境。
C.(图3)这是名为“铜几”的人工自然家具,“人工自然家具”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和精密数字制造技术创造的新中式家具。
D.(图4)通过训练人工智能分门别类地学习苗族纹样的视觉特征,制作出若干人工智能小模型,可生成特定品类的苗族纹样。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材料二中人工智能给艺术带来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梨花,雪白的梨花
姜德明
快到天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多年来,我每次坐火车路过天津,总要站在走道的窗前仔细地往外望着,寻找我童年的踪迹。
忽然发现在我身后站着一个军人,正同我一起望着车窗外的一条长街。
“这条街的变化不大么?”那位军人跟我说,三十年前打下了天津,他们的部队在这儿住过一阵子。我顿时同他亲热起来,告诉他当年我就住在这附近。我问他,还记得部队开拔的那一天正下雪吗?他大声地嚷着:“好大的雪呀!”①于是,在我的记忆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在风雪中伫立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