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00字。
重庆市梁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的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4.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活动一:赏文化之美
一、识记??积累(30分)
(一)班级正在布置文化墙,请你负责收集素材,根据材料内容完成1-3题。
冠笄之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成人礼仪,男子加冠,女子加笄。先民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提示行冠笄礼者从此将由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担当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随着孔庙的成人礼拉开维幕,丝竹声声,管乐飘渺,学子们身着汉服,口诵《论语》。刚才还在xuān 嚷嬉戏的孩子,蓦然( )间奕奕然庄重肃穆,不再顽皮,不再浮燥,______间已是成人。这似乎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成人仪式,伴随着朗朗的诵读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学子的血脉里传承、奔涌。学子们在完成成长的仪式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中华文化和传统的洗礼,肩负起中华文化传承的大任。
1.给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2分)
蓦然( ) xuān嚷
2.文中第二段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2分)
( )改为( ) ( )改为( )
3.请在下列词语中选出最合适填入横线的一项是( )(3分)
A.手舞足蹈 B.评头论足 C.举手投足 D.举手之劳
(二)班级文化墙的布置还需要进行校对和增减句子工作,请你完成4-5题。
4.下列句子有语病一项是( )(3分)
A.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
B.去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现象级的艺术展览。
C.文化环境的好坏,是中华传统文化能有效传承的重要保证。
D.手机在给市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窗口。
5.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仿写句子。(2分)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做好保护传承,还要让其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社会风尚。要弘扬文化思想智慧,推进文化创新发展;要加大精品文艺创作力度,将优秀的文化搬上舞台;要______,______。
(三)学校拟设置“文化大比武”活动,你代表班级参赛,请完成6-8题。
6.将以下句子正确排序的是( )(3分)
①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②这些无形的财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过去的钥匙,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了过去的记忆,也传承了未来的希望。
④城市化、工业化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也使得许多古老的建筑、村落和手工艺逐渐消失。
⑤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A.③②④⑤① B.③①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⑤④②
7.为了让“文化大比武”活动更好的开展,你加入了筹备组,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筹备工作。
(1)请你代表班级拟写参赛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完善活动方案。(2分)
活动名称:文化大比武
活动形式:①常识有奖竞猜②______③______
参赛对象:八年级各班派代表参赛。
活动目的:促进学生交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人认为,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不需要再传承传统文化了。对此你怎么看?说一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文化大比武”活动中,学校组织了名著联读活动,既有外国名著,也有中华经典,请你积极参加。(8分)
(1)栏目一:读名著,学精神
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该语段选自______(人名)的《______》。(2分)
保尔的人生就是这样度过的。请从这部作品中另选一个人物(如朱赫来、冬妮娅、阿尔焦姆等),说说他(她)是如何践行这样的人生态度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栏目二:读经典,谈经典
叶圣陶先生评价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这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是就读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请你以《经典常谈》中你最感兴趣的一篇为例,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寻诗文之根
二、品读??感悟(25分)
(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班委打算在教室内贴上几幅古诗字画作为装饰,请你根据语境和提示,默写古诗。(10分)
9.(1)海内存知己,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4)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古诗文是传统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