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330字。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7分)
  1.(12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中和”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为贵”思想跨越千年时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拉开历史的(wéi mù),“和”字最早契刻在三千多年前的龟甲上,探究它的本义为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春夏秋冬,万物消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和”的精神内涵越来越丰富。《尚书》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和”是关乎国家兴亡的政治德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事物多样化、多元化的统一,是多种事物A(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或相反相成的组合体。《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是情感恰如其分、有所节制地表达,是内心情感的和谐有序。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及其弟子发展并继承了前人关于“和”的理论,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主张。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追求,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融汇进奔流不息的民族血液中,镌刻在家国万代的文化基因里,绵延至今。了解了这种追求,才能理解中华民族为何在B(风云变幻/落英缤纷)的世界舞台上一直(yǎn yì)“和为贵”的“故事”。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wéi mù)        
  ②(yǎn yì)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追溯             
  ②消长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成语,分别填入横线A、B处。(2分)
  A          
  B          
  (4)文段中的“镌”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①     部,再查②       画,查得此字读“juān”,有“雕刻”的意思。(2分)
  (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6)请创作一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2分)
  2.(5分)“和”的内涵是丰富的,请你根据诗文积累,完善相关内容。
  “和”的内涵 相关诗文
  人我和睦的人际和谐观 便要还家,①           。(陶渊明《桃花源记》)
  物我合一的天人和谐观 隔篁竹,②        ,③         ,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
  政和民平的仁政和谐观 白居易通过“半匹红纱一丈绫,④            ”(《卖炭翁》),揭露底层人民困苦不堪但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仁政的期盼。韩愈借千里马“⑤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抒发有才之士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不平和悲愤。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各安其位、各尽其材,社会才能更和谐,人民才能更和顺。
  第二部分阅读。(43分)
  3.(8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
  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①
  陆游〔宋〕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②。
  拄③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④。
  辛勤蓺宿麦⑤,所望明年熟。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⑥。
  南邻更可念⑦,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⑧复空,母子相持哭。
  注释:①本诗作于庆元六年,作者罢官归居故乡,生活穷困潦倒。②堕车轴:如车轴堕地。③拄:支撑。④平陆:平地。⑤蓺宿麦:种植冬小麦。蓺,同“艺”种植。⑥五穷;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里指厄运。相逐,相追随。⑦念:可怜。⑧甑(zèng):古代蒸饭的瓦器。
  (1)[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①       (人名),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为”的意思是②    (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