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220字。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30分)班级开展“经典诗文齐赏读”活动,请你完成问题。【辑诗文】
  1.(10分)完成古诗文辑录卡。
  主要情志 诗句 出处
  难舍之情 浮云游子意,①          。 李白《送友人》
  热烈追求 ②         ,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
  友谊永恒 ③          ,④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          一日不见,⑥         。 《诗经??子衿》
  矛盾心情 ⑦            ,⑧            。 白居易《卖炭翁》
  委婉求仕 ⑨          ,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孤独心境 谁见幽人独往来,⑩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坚贞自守 ??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社会大同 大道之行也,??         。 《礼记??大道之行也》
  【写前言】
  2.(8分)下面是小顺撰写的文集前言,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前言
  阅读古诗文,可赏四季美景。①huā xiāng niǎo yǔ的春,②fēng yún biàn huàn的夏,③xuàn lì多姿的秋,白雪皑皑的冬,自然画卷在作者笔下永不④tuì sè。
  阅读古诗文,能品百味人生。为真爱执着追求,为生计辗转奔波,为理想不懈奋斗……读到古诗文中的酸甜苦辣,使我们的内心深受触动。
  阅读古诗文,更要体悟其中情志。遇到(A)磅礴之景,作者(B)叹为观止;辞别(C)挚爱亲朋,作者离愁满溢;追求人生价值,作者执着不悔……作者的声音似乎(D)历历在目,饱满的情感丰盈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赏读古诗文,接受一次文化的洗礼吧!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前言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改句:                                             
  (3)前言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磅礴 B.叹为观止 C.挚爱 D.历历在目
  3.(2分)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可以记游,可以状物……如果要写一篇题为《顺峰山记》的游记,下列各项中最适宜模仿的一篇文章是(  )
  A.《核舟记》 B.《小石潭记》 C.《礼记》
  4.(2分)阅读下面材料,在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
  钱老,是位很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家。很多电视台想请他做节目,都被一向淡泊名利的他拒绝了。有一次,节目组给他打电话,试图用钱来诱惑他参加节目:“被录制的文化名人,会有一笔可观的报酬。”他立刻回答:“                    ”后来,节目组为表歉意,买了一个大花篮放在钱家门前,上面写着:“钱老,我们服了您了。”
  5.(3分)结合《经典常谈》,完成下面的批注。
  《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第一》摘抄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五是“转注”,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做那个意义用,如“令”,本义是“发号”,借为县令的“令”。
  【批注】根据所学知识,我认为“和”字的造字方法与理由是:                    
  6.(5分)班级举行“成长”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的部分提纲,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标题:青春与成长
  一、什么是成长
  二、保尔得以成长的条件
  观点1.需要指引前进的引路人
  观点2.需要滋养心灵的书籍
  观点3.更需要迎难而上的自己
  三、……
  (1)【任务一】请从上面提纲中的观点2和观点3中任选其一,联系原著,参考示例,补充一个合适的事例。(2分)
  观点1示例: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引导他走向革命道路。
  (2)【任务二】活动开展过程中,有同学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足以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路标。你认可吗?请结合本书内容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共40分)
  7.(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