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00字。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小申登临泰山,目睹泰山参天蔽日的雄姿和神奇秀美的风景,一时心潮澎湃,不觉想到杜甫《望岳》中所言“ , 。”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欧阳公①《牡丹释名》云:牡丹初不载文字,唐人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咏花,当时有一花之异者,彼必形于篇什,而寂无传焉,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
【注释】①欧阳公,即欧阳修。后文的“沈、宋、元、白”,指沈佺期、宋之问、元稹、白居易这四位唐朝著名诗人。
【阅读理解】
2.【甲】文的作者是 。【乙】文中的“刘梦得”即刘禹锡,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
3.请根据对应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皆善咏花 语境推测法 善:(1)
但云“一丛千朵”而已 课内迁移法:但当涉猎 但:(2)
4.同学们就两文画线句的意思展开讨论。其中同学( )和同学( )的理解是正确的。
同学A:“宜乎众矣”是说应当人很多了。
同学B:“宜乎众矣”是说适合很多人了。
同学C:“寂无传焉”是说没有人为牡丹写诗。
同学D:“寂无传焉”是说没有人为牡丹立传。
【梳理探究】
5.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以下探究笔记。
【甲】文中菊象征(1) 的人生态度:莲象征(2) 的人生态度。
【乙】文中欧阳修发现唐朝时,只有刘禹锡用“一丛千朵”来表现牡丹(3) 的特点,却没有表现牡丹的“(4) ”(用文中语句回答)。
【延伸讨论】
6.【甲】文和【乙】文都写牡丹,但写作目的有所不同。小闵和小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请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闵:【乙】文中欧阳修记载这件事,是为了说明什么呢?小行:我觉得是为了说明唐朝时(1) 的现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