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70字。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20分)
  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我们正处在砥砺意志、奋力前行的最好年纪,因为短暂的压力而浇灭心中的炙热,因为一时的不顺而摩平青春的棱角,这绝非是青年该有的模样。相反,只有在人生征途中             (A.挥动 B.挥洒)下汗水,在繁华风光中攀登过高峰,自己的前途才会像掌纹一样,zòng然弯弯曲曲,但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上。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琐碎           ②zòng        然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为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8分)八年级部分学生最近有较大的压力。为此,八(2)班以“汲取榜样力量,缓解心理压力”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面任务。
  【调查统计】
  (1)为具体了解学生的压力状况,学校对八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图,请归纳出你的发现。(至少写出两点)
  【材料探究】
  材料: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顶着来自西方权威学者“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指责和压力,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的第一步就是寻找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而这犹如大海捞针。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研究过程中,700多株珍贵的实验秧苗,一夜之间全部被人为毁坏。但是,袁隆平迎难而上,扛住了重重压力。20多年时间里,他和团队一起,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
  (节选自《人民日报》)(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持。”阅读上面材料,说说袁隆平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3)请你结合上面材料,写一段发言稿,帮助同学们缓解心理压力。
  3(6分)诗、文名句默写。
  ①           ,君子好逑。(《诗经》二首)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⑤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挫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
  。
  二、(70分)
  4.(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因韵倒置,作“落梅花”,亦含有笛声因风散落之意。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5.(18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       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具:准备就绪。②布:颁布,公布。③嗣:继承。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恐民之不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①选贤与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