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930字。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重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领军人物,费孝通清楚地认识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的关键和根本目标,摆脱西方学术理论及学术话语的影响,改变我国社会学学科长期以来依赖西方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被动局面。只有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学,真正具备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学以致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摘编自杨文笔《社会学建设的中国经验》)
材料二:
总体上看,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尚未建构起来,突出表现为我们在研究中所运用的理论框架、概念工具、研究方法等大都来自西方,与中国自身实践存在隔膜。这导致中国社会学面临双重“失语”危机:一方面是在世界社会学领域中“失语”,即在国际学术界缺乏话语权和平等对话能力。另一方面是面对中国现实时“失语”,即缺乏对巨大时代变革和伟大创新实践的理论概括能力和前瞻引领能力。
中国社会学的诞生主要来源于对西方社会学的知识移植。费孝通晚年曾回忆,在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学课堂上,不仅所有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都来自西方,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费孝通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视其为构建我国社会学学科的根本目标,最终摆脱了西方社会学的影响。
B. 中国社会学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通过密集的“知识引进运动”,快速建构了知识体系、学科体系,但未能免于对西方社会学的依附。
C. 黄家亮认为中国社会学提升方法自觉,首先要反思社会学的学科属性,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应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根本属性为实践性。
D. 社会学不是少数精英脱离社会实际、孤芳自赏、卖弄学识的智力游戏,而是迈向人民、关心民众、致力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实践研究。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引述费孝通的观点和方法,以此证明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学,必须在真正意味上具备自己的知识体系。
B. 材料一中中国社会学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和材料二中中国社会学的“弱势地位”,表述不同,但内涵相近。
C. 材料二第一段中的“失语”处使用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与第三段中的“人心”“社会”处的用法明显不同。
D. 材料二提到立足中国实际,从实践出发,意在启示我们必须跳出西方社会学理论,来总结和提炼中国理论。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二所述“方法自觉”的一项是( )
A. 葛学溥亲往“凤凰村”调查研究,基于田野资料写成的专著《华南农村生活》一书,使得凤凰村成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史上的典范。
B. 施坚雅在四川等地调研,建立起分析中国社会的市场理论,他认为农民生活的社会区域的边界由他所属的基层市场区域的边界决定。
C. 梁思成用语言学的概念类比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文法”和“词汇”阐说建筑上的惯例、法式等,构建了中国建筑学话语体系。
D. 屠呦呦认真比对文献记载与实验操作之间的差异,发现现代实验提取方式与古代不同,使研究迎来转机,最终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4. 材料二的论述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5. 阅读下面文字,结合材料一、二,说说《乡土中国》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科的构建提供哪些经验。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基于对中国基层社会的深入调查研究而撰写的一部著作。费孝通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乡土社会核心特征的概念、话语,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男女有别、礼治秩序等。《乡土中国》不仅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视角,也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个无聊人
萧红
一个大胖胖,戴着圆眼镜。另一个很高,肩头很狭。第三个弹着小四弦琴,同时读着李后主的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读到一句的末尾,琴弦没有节调的,重复地响了一下,这样就算他把词句配上了音乐。
“嘘!”胖子把被角揿了一下,接着唱道:“杨延辉,坐宫院……”他的嗓子像破了似的。第三个也在作声:“小品文和漫画哪里去了?”总是这人比其他两个好,他愿意读杂志和其他刊物。
“唉!无聊!”每次当他读完一本的时候,他就用力向桌面摔去。
晚间,狭肩头的人去读“世界语”了。临出门时,他的眼光很足,向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