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330字。
揭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语文
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论是每一种具有成熟思维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大话题,即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如何生成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早期中国与古希腊的哲学都有着发达的宇宙生成论和万物构成论。
古希腊人的宇宙论可以分为元素论和原子论两大类。
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泰勒斯是第一位提出元素思想的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是最为根本的存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赫拉克利特认为“火”、色诺芬尼认为“土”是世界本原。阿那克西曼德则用“无限”来代表那个无所不包的“整全”。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恩培多克勒受此影响,将物质一元论转变为四根说,即火、土、气、水四者是组成万物之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又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柏拉图将四根说几何化,在他这里,神创世界的宇宙观开始出现雏形,他认为上天希望世界万物跟上天一样完美,所以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创造世界万物,最先创造出来的是灵魂,然后将它分割成相反方向旋转的圆,再将元素按照比例造出天体,形成宇宙。
亚里士多德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进一步发扬光大,认为四元素同时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以构成其他世间万物。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提炼”出第五种元素——“以太”,水、气、火、土是世间万物的质料,“以太”则是天体的质料。
斯多亚学派既从物理学又从神学的角度对宇宙生成进行思考。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有被动和主动两个本原,二者不可分离;“神”创造宇宙,“神”可以将火转化为其他元素,例如气和水,而水又生成土,其余部分的水归于气和火,从而不断转换形成宇宙其他物质,包括生命。
元素论致力于探讨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并将终极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多种元素。万物是生灭的,元素是不灭的。元素作为一种整全性的存在,其自身未必显现,由元素组合而成的一切万物却因此显现。古希腊元素论宇宙观有与数学物理学相联系的倾向,也容易走向神学。
原子论致力于探索万物最细微的构成。原子论的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运动于无限的虚空之中。物体的产生是由于原子的结合,物体的消灭是由于原子的分离。事物发生的原因就在于事物本身。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但那是最精细的原子。原子群不断地流射出事物的影像,这些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
从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来看,原子论的影响显然要更大一些。原子论也被称为“原子本体论”,即这种观念更强调有形有界、独立间断之个体的重要性。因此其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的过程。这就和从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更为强调本原的元素论形成对照。原子论重视对物质形状、位置、性质的准确认识,把万物看作人类客观认知的对象,因此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以分析解剖为基础,这和近代以来的科学理念有相似性。因此,原子论容易走向科学,而强调创生者、第一因的元素论容易走向神学。
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本论”或者说“阴阳气化论”。
所谓“气本论”,就是把气的聚散离合理解为世界万物存亡兴衰的根本原因。气是万事万物原始共通的物质。气分为阴阳,万物的生成即阴阳相生的结果,因此“气本论”也可以称为“阴阳气化论”。阴阳之气作为天地之间最为根本的两种元素,通过彼此间的对立矛盾、相互依存,造就万物的生成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有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世界是如何生成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等问题。
B. 毕达哥拉斯学派受到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的影响,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
C. 柏拉图认为水、气、火、土四元素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构成了万物。
D. 中国古人用辩证思维来看待阴阳,认为阴阳存在着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关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里士多德发扬了四元素说,并提出了构成天体质料的第五元素“以太”。
B. 根据古希腊元素论,一个物体未必会把构成该物体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显现出来。
C. 从原子论的有关论述来看,人的灵魂也是一种物质,因为它是由原子构成的。
D. 在中国,阴阳理论最早产生,并派生出五行学说,两者共同构成“阴阳气本论”。
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中“气是万事万物原始共通的物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B. 《庄子•知北游》指出,“通天下一气耳”。
C. 王充《论衡》认为,“天去人高远,其气莽苍无端末”。
D. 张载《正蒙•太和篇》主张,“气有聚散,并无生灭”。
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后对古希腊 元素论和原子论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二者的差异。
B. 文章大体上按照时序介绍元素论的相关思想,呈现了该学说的发展脉络。
C. 文章抓大放小,选取了古代中国宇宙观中影响最大的气本论展开论述。
D. 文章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学理性较强。
5. 本文标题为“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本文内容是如何体现标题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所有的古代文明”错。范围扩大,原文说的是“具有成熟思维的古化文明”。
B.“毕达哥拉斯学派受到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的影响”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恩培多克勒受此影响”可知,恩培多克勒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
C.“柏拉图认为”错,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亚里士多德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进一步发扬光人,认为四元素同时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以构成其他世间万物”可知,选项中的观点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里红
杨启彦
我到生产队养马场报到的第一天,就遇见桩吊诡的事。他们围着一匹马。我一问,原来这马准备宰杀了。队里把一些干不动活计的老马杀了,这倒是惯例。快到冬季了,水冷草枯,没有富余的饲料。可这匹马,正是壮年,还瘦。它浑身粘满杂草、粪土,肮脏得分不清毛色。马被拴在木桩上,狂躁不安地战栗着,发出啾啾哀嘶,眼眶里含着一汪深深的泪水。它见了我,浑浊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