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6680字。

  高二春季开学考试(2024年2月)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事法律制度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刑法,而是民事领域的婚姻法。社会秩序的建立,人民权利的保障,都有赖于对基本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和规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进一步明确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权利,买卖、交易等才能顺利进行。在此背景下,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出台,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日趋完善。
  既然民事法律制度已较为完善,为什么还要把与民事相关的法律编纂成一部法典?原来,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相应的法律条文数量也很庞大,其中还有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地方。因此,编纂民法典就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从而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实现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经过系统编纂,民法典将发挥“1+1>2”的效果。
  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会关系在不断调整,调节社会关系的民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今天中国的民法典可以说是21世纪互联网、高科技时代民法典的代表。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所谓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人身权,而非财产性权利,范围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将人格权单独成编,不仅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同时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如何应对烦不胜烦的骚扰电话?遇到摄像头偷拍该怎么处理?AI换脸、伪造他人声音算不算侵权?这些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由此而言,这部权威、严谨的民法典,又何尝不是一部信息时代的“生活指南”?
  法律的生长、完善,同样离不开其所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民法典中新设置的“离婚冷静期”,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这样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夫妻和谐、珍视家庭价值的文化观念。此外,民法典还专门引入“优良家风”的表述,同时在商事交易与夫妻关系的平衡中更加凸显了维护家庭和睦的价值取向。类似规定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仅体现着“中国特色”,对于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也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和经验。
  (摘编自《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二: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在新时代,我们与民法典如约相见,可以说是一种水到渠成。
  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社会经济生活处在急剧变动之中,社会关系还没有定型。此时起草民法典,其所应具备的稳定性、前瞻性很难得到保证。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国民财富也持续增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民事法律制度已较为完善,但民法调整的主体非常繁杂,以致出现不协调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因此需编纂民法典。
  B. 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与其它基本民法一起对建立正常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基本权利起着积极的作用。
  C. 材料二认为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无论是在我国还是世界都是首创的观点,与材料一有关人格权的阐释角度不同。
  D.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民为本、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既有对现行民事法律规定的修改完善,也有新规定,具有里程碑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买卖、交易等顺利进行,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权利。
  B. 民法典对诸如骚扰电话、偷拍、离婚冷静期等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体现了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
  C. 我国的民法典是21世纪民法典的代表,它重人轻物,具有权威性和严谨性,是一部信息时代的“生活指南”。
  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法典的制定上采取“批发改零售”的方式,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法典中人格权范畴的一项是(   )
  A. 界定“著作权” 主体 B. 明确“隐私”的定义
  C. 完善对肖像权的保护 D. 确立器官捐献基本规则
  4. 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民法典得以产生的有利因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以致出现不协调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因此需编纂民法典”分析错误,强加因果。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因此,编纂民法典就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可知,结果不是“需编纂民法典”,而是“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
  C.“无论是在我国还是世界都是首创”错,依据材料二第四段“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在世界各国民法典中也是十分先进的”可知,应是“国内重大创新,世界上十分先进”,而不是“都是首创”。选项曲解文意。
  D.“第一部以民为本”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可知,应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而不是“第一部以民为本”。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援
  [加拿大]里克•莫菲纳
  那天我和妈妈在家看《海绵宝宝》,看到一半时,电视画面突然切变为一个新闻现场:一架直升机在众多警车上空盘旋,警车的车门都大开着,一名记者报道说一位警官被子弹击中了。妈妈不知所措地看了我一眼。
  她总是对爸爸说我不宜看暴力和恐怖之类的镜头,“蒂姆,儿子才刚满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