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47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完卷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应该知道他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而在当时表示一种文艺风气。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就是抗拒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亦步亦趋是模仿,“反其道以行也是模仿”;圣佩韦也说,尽管一个人要推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仍然免不了和它接触,而且接触得很着实。所以,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而从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它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得因对抗而摇动地位。传统愈悠久,妥协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就愈迫切,不再能委曲求全,于是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评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十八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
  (摘编自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材料二:
  文学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
  在古典时期,中国文学注重传承,但传承中也有创新,从《诗经》中的四言诗到汉朝最初出现的五言诗,再到唐朝成熟的七言诗,后到宋词元曲,中国诗歌的体式一直在变化,在创新。中国诗歌创新的原因,一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变得越来越丰富,旧有的文学形式无法表达日趋复杂微妙的感受,出于表达的需要才在体式上进行变化;二是人们对艺术越来越自觉,对汉语语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只能通过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
  B. “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中的“相机破例”意为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C. 中国作家不应追求形式创新,而应关注内容,关注丰富复杂的中国现实。
  D. 借鉴西方文学让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主体性,对此中国作家要有清醒认识。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不过观点并不完全相同。
  C. 材料一使用“不一定”“常有”,材料二使用“很多”“一定程度上”,严谨而有分寸。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围绕中心观点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脉络清晰。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路易十四问新古典主义理论家布洛瓦:“你认为谁是当代最好的戏剧家?”布洛瓦回答说:“陛下,是莫里哀。”
  B.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创作的意识流风格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在文学刊物上发表后,编辑部收到了雪片般的抗议信。
  C. 对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鲁迅评价道:“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
  D. 茅盾的《子夜》一发表,就引起轰动,被当时的评论家誉为“革命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式作品”和“真能表现时代的巨著”。
  4. 材料一第二段中说“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现象?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 请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文学的传承与创新”的观点,谈谈你对下述材料的理解。
  明代盛行的八股文呆板空洞,“前后七子”标榜“复古”,提出“文必秦汉”,反对八股文;晚明袁宏道等人反对“文必秦汉”,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现当代作家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等人的散文创作深受袁宏道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手
  王蒙
  太忙。友谊也就成了奢侈。一位名字没有忘干净的小学时同学,想谈谈:吃着烤白薯走过的胡同,老师的绰号,爱嗫嘴的同位子女生。一位老同事,结婚时吃了许多脆枣,值班时六轮手枪走了火……叙旧像吃什锦火锅,好吃,需要吃得起。他推辞掉了。
  等离休以后,他一定天天吃什锦,喝着董郎一类的酒怀旧。①冲这二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