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8510字。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难以通过其他任何颜色混合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服章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色彩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
  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要穿黑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彩,不可僭越。
  (摘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
  材料二:
  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色彩体系的形成比西方早一千多年,独特的“五色体系”隶属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贯穿于民族色彩文明史。
  B. 较早记录在《尚书》中的“五色”,虽然表达颜色的词语与今天有所不同,但与现代色彩理论中的原色一一相对应。
  C. 儒家色彩观的形成,与孔子主张由“礼”达“仁”,极力维护周朝典章制度有关,也与孔子提倡中庸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D. 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荒寒淡远之境,是画家心灵世界、运用墨色技巧、确立墨正统地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将五原色定为“正色”,将其他色定为“间色”,说明儒家既主张色彩有尊卑,使用有等级,又追求色彩混合形成的斑斓绚烂。
  B. 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五色(黄、红、紫、白、黑)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
  C. 天色为玄色,即幽冥之色,故玄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天”也就成了道家思想中产生万物的本源。
  D. 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体现了仅用水墨传神写意,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比德”色彩观的一项是(   )
  A. 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之洁白表明自己的节操。
  B. 按中国戏剧脸谱颜色传统,赵高、严嵩扮演者宜用白脸,如来佛、二郎神宜用金脸。
  C. 《红楼梦》善用服饰色彩表现人物,如王熙凤出场是“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
  D. 中国文人画作者大都偏爱黑色,意在用黑色表达逃避现实、避居山林、超然物外的心灵世界。
  4. 根据材料一梳理我国各时期的色彩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周时期:形成了五色体系,并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 春秋时期:色彩与政治紧密联系。
  B 秦朝黑色最尊贵,为皇家专用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将“阴阳五行”与色彩对应配属。
  C 春秋时期: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 汉唐以后:紫色变得尊贵,“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D 西周时期:五原色是尊贵和权威的象征,黄色为五色之首。 宋朝以后:黄色象征皇权,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
  A. A B. B C. C D. D
  5.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郭靖、黄蓉的色彩观。
  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
  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渺,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郭靖问道:“什么叫水墨山水?”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
  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但与现代色彩理论中的原色一一相对应”错误。根据原文“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可知相对应的只有蓝、黄、红,现代色彩理论中只有蓝、黄、红三原色,并没有白和黑。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之晨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
  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