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090字。
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学的主要内容是诗法,即关于诗歌写作的法则和技巧。“法”通常具有法则和方法两层意思,习惯上称为“诗法”的著作主要讲的是诗的基本规则和文体特征等具有一定规定性的、必须遵循的东西,谓之“格”,并由此形成中国诗学的主要著作形式之一:诗格。而“法”或“法度”在诗歌批评的语境中,通常是指声律、结构、修辞等各方面的手法与技巧的运用。
中国诗学对法加以关注并奠定以诗法为主体的理论结构,应该说是在唐代。六朝时代的抒情观念经过本体论、文体论的陶冶,到唐代“沉淀为对各种不同的‘法’也即通过技术性把握而获得的有节制的表达的寻求”,于是以作诗的规则和修辞技巧为中心内容的狭义的诗学兴起,并形成以诗格为主要形式的著作方式。然而,后人对这类著作似乎并不重视,由于初、盛唐的诗格及诗法著作大多已亡佚,到元明以后,这类专讲声律规则、诗体特征和修辞技巧的诗学启蒙书成为村学究的专利,论诗者无不鄙薄之。
到了北宋,层出不穷的诗格、诗话著作使诗歌技法的探讨在逐步深入、细密的同时,也日益流于琐碎苛细。于是江西诗派起而矫之,发挥苏东坡创作论中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思想,倡“活法”之说。吕本中《夏均父集序》云:“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与言活法矣。”就是最死板的八股文,也讲究“文无定体,在其人之自得何如耳”。
总之,反对机械地拘泥于法,强调用法、驾驭法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即由有法至于无法,后来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中关于技巧的基本观念。纪昀《唐人试律说序》提到:“大抵始于有法,而终于以无法为法;始于用巧,而终于以不巧为巧。”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学关于技巧观念的完整表达——由法而达到对法的超越。
(摘编自蒋寅《至法无法:中国诗学的技巧观》)
材料二:
“至法无法”说明了中国文论里创造的意义在于彰显创作者的生存深度,而不在于所谓的个体的独异性,故而创造并不以形式的新异为目的。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艺术着眼于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方法,中国人更多地将艺术看做一种修养和生活方式。故此,以西方现代自律的纯艺术观念来研究中国艺术无疑会削足适履。美国汉学家帕克斯指出:“西方将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常指法则与方法,而“格”在“诗法”著作中,主要指诗的基本规则和文体特征等具有一定规定性的、必须遵循的东西。
B. 吕本中认为,具体法则是固定的,可称之为“定法”。而“活法”则要打破规矩,要求诗人实现“出于规矩之外”的艺术创新。
C. 之所以创造不以形式 新异为目的,是因为在中国文论中,创造的意义在于彰显创作者的生存深度,而不在于个体的独异性。
D. 金观涛认为,人们已普遍接受将现代艺术的本质定义为否定公有现实与崇尚个人特殊感受,这带来了艺术作品公共性丧失的后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学热衷于研究作诗的技法,但元明后,论诗者又根本瞧不起这些书,将它们视为浅陋而缺乏价值的东西。
B. 材料二就中国古典文论中的“至法无法”这一观点,在理论的语境中对其意义进行阐发,彰显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
C. 中国艺术着眼于自我发展与人格完善之道,若以西方现代自律的纯艺术观念来研究中国艺术,无疑是生搬硬套。
D. 中国传统中的身心一如揭示出人的精神超越之可能的条件,比西方传统中身心二元的哲学传统更加具有审美价值。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B.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C. 陆游《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D. 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4. 中国诗学的技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 “至法无法”作为中国古代诗学中关于技巧的独特理念,具有哪些深远的当代意义?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1944年春末,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他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上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几乎是被她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