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5440字。

  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面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极具韵律和美感。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 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D.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语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B. 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C. 《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孔子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 孔子的很多思想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提醒人们珍惜宝贵时光。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D.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4. 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5. 《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错,与原文“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的说法不符。“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论语》的内容大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而选项的主语是儒家作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故被置于《论语》卷首”错,强加因果,原文信息是“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的神采。这三句
  (二)现代文阅读11 (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赊刀人[注]
  顾敬堂
  黄泥崴子是个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下沉人员驻村扶贫,但都收效甚微,天长日久,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
  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