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6880字。
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有关于文学景观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更有不少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本文正是从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窥探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
②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比如敦煌的阳关,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人尽皆知;绍兴的沈园,因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而代代相传。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比如岳阳楼的名气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脁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并不断丰富文学景观的内涵。
③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所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血脉相连,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
B. 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C. 潇湘八景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看,都能说明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D. 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有重大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目前学界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本文则关注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 关系。
B. 综合效应生成的文学景观包含更复杂的文化隐喻,内涵更丰富,更有鉴赏价值。
C. 文学景观的生成有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三种情况,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
D. 相关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凝固为集体记忆,人们借文学景观找到归属感。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成为姑苏的象征之一。
B. 成都的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
C. 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黄鹤楼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留下相关诗篇,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等。
D. 常德柳叶湖畔的司马楼,是为了纪念被贬为朗州司马的刘禹锡而建,刘禹锡在这里为官近十年。
4.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桃花源在今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是著名人文景观。假设你是该地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根据本文观点,你将如何打造该景观的文化品牌呢?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表述错误,由原文第一段“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可看出,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有外在表现和内在意蕴依存和推动,并不是由表及里的。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巡逻
王曦
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
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发,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
队伍出发了。①作战靴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把满满一山谷的寂静踩了个碎。副营长扭头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长,说:“守平,今天是你们班?”二班长愣了一下,赶紧答是。副营长说了声好,回过头,又轻轻地说了一声,很好。二班长希望副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