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05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宇)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墨家一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
  墨家孜孜追求“天下之利”,从动机的角度来看,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节用”等说法,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兼爱”要求统治者应当像爱利自身、自家、自国那样去爱利他人、他家、他国,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天志”则悬设一大公无私、竭诚为民、能赏善罚暴的至高无上之天,以规约君主的言行,使其能实行“兼爱”的义政义事。“节用”则从民生基本所需的衣、食、住、行、葬、乐等角度,规劝统治者应当厉行节约之道,“去无用之费”以实现对民生民利的保全。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幽、厉一般的暴君,墨家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由此可见,墨家所论的“天下之利”,应当还是以民生民利为主流。
  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一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法仪》等篇记述了墨子对百工从事生产技术活动的认识。墨子认为,百工从事之法就是“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墨经》诸篇更是记载了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朴素认识,论述了当时制造和使用器械以便利民生实践的工作原理。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公输》所载的公输削鹊之故事,正体现了墨家这种以爱民、利民为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转而强调技术之“巧”的根本就在于其能“利于人”。在墨家看来,哪怕再为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拙”。《墨子》中的城守诸篇所记载的守城之术,也都是对其“兼爱”“非攻”主张的实行,故而也是本之于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而来。简要言之,墨家技术哲学的核心也在于其强调技术应当秉持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
  墨家在立论时极为重视理性的思维方法。在墨家看来,治国理政、言辞谈辩与百工从事一样,都有其相应的方法准则。“三表法”是墨家最先提出的一个用以判断言辞是非标准的方法。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古者圣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实"和“国家人民之利”,以其经验主义和实用理性的立场,构成了墨家在立论时所惯常使用的基本论证结构。然而,“三表法”的提出与使用,只是墨家对如何论述自身主张的一种思想结构自觉。而在此思想结构之下,“三表法”还贯穿着墨家对“明故”“察类”的理性思维追求。
  墨家在向别家释疑自家所持的学说主张时,常将“未察吾言之类”“不明吾言之故"作为解释的标志性语句。其中,“类”主要表现为一种区分开不同类型的事物,或可取与不可取的道义言辞的界定方式。尽管墨家所论之“类"不能简单比附为逻辑学所论的划分概念种属关系意义上的“类”,但仍是一种明确不同的道义观念并进行合理(可取)说理的理性思维模式。在墨家看来,哲学论辩活动中的立论与反驳,都应遵循“以类取,以类子"的思维原则,做到同类相推,异类不比。
  “故”则指的是事物(事情)之所以如此这般出现的原因,或者说言辞之所以如此这般得出的前提或条件。《墨经》开篇就界定“故”为“所得而后成也”,即必须明了事物之所以成为如此这般的原因或条件。墨家进一步将“故”区分为相似于充要条件的“大故”与相似于必要条件的“小故”,并强调要“明故”“求故”。无论是墨家的政治哲学还是技术哲学,都强调不能满足于只是观察事物(事情)的现状,而要探究其之所以如此这般出现的原因和规律。如墨家在论述其最为核心的“兼相爱”之治道主张时,就遵循了一套典型的“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办”的“明故”逻辑链条。而对世代相传的工巧之术,墨家也主张要“巧传则求其故”,即穷究工艺背后的原因或规律。简要言之,在墨家看来,区分事物的同异,辨明言辞的是非,形成合理的立论和反驳都要遵循“异类不比”的基本思维原则,还要探明其背后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如此才能正确地分析并解决现实政治及其技术运用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总之,尽管我们可以仿照现今的学术分类体系,建构起墨家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技术哲学、逻辑思想、军事思想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体系,并基于不同的时代需求及其认知偏好,形成对墨学基本精神的不同体认。但墨学之为墨学,还是有其最为根本的价值立场与思维方法。在价值立场上,无论是从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的观点看,还是从技术哲学的观点看,爱民、利民都是墨家哲学立论的一贯出发点。在思维方法上,明故、察类的理性思维追求则贯穿于墨家哲学的全部内容。据此,爱民、利民的价值内核与明故、察类的理性追求,无疑就反映出了墨家哲学所秉持的人文价值与运思模式,从而也就可以被视为墨家哲学的精义与根本了。
  (摘编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家主张要关注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的天下公利,而不能追求私利。
  B.墨家重视探究事物出现的原因,并将“故”区分为充要条件的“大故”与必要条件的“小故”。
  C.墨家认为,只要遵循“异类不比”的基本思维原则,就能正确地分析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D.明故、察类的理性思维追求贯穿于墨家哲学的全部内容,反映了墨家哲学所秉持的运思模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家“兼爱”的思想要求统治者要维护民生民利,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
  B.墨家为了实现“兼相爱”的社会理想,努力规约君主的行为,使其能实行义政义事。
  C.墨家一向以重视科技而受推崇,是因为他们制造和使用器械都以重视实践为目的。
  D.为了实现对民生民利的保全,墨家从不同角度规劝统治者厉行节约之道,“去无用之费”。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墨家“爱民、利民”观点的一项是(    )
  A.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B.不可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C.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D.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4.材料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在墨家思想中体现鲜明。请结合材料说明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镇随想
  张炜
  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一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