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68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总分:70分 时量:9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溃灭
魏巍
①这是一条不过三五十米宽的窄山沟,两旁耸立着七座险恶的山峰,紧紧夹着一条二级公路。贴着公路有一个小村,村边是一片树林。
②郭祥带领这个排在树林里挖战壕。刚挖了不到半人深,就听见北面由远而近传来一片嗡隆嗡隆的马达声。
③“是坦克!”郭祥把手里的铁锹一扔,对排长疙瘩李和全排大声喊道,“准备战斗!”话音未落,北面山梁上已经露出一辆草绿色的重型坦克。它跷着长长的炮筒,大模大样地沿着公路从山坡上奔驰下来。隆隆的巨响震得地面的小草都在颤抖。
④“报告!我先去炸!”爆破组跳出一个四川来的脸色红红的新战士,他提着两个反坦克雷,跃出战壕就冲上去了。
⑤坦克哗哗地向他射来一串子弹,他一时心慌,距离坦克四十多米,就把反坦克雷投出去了。轰隆一声,只在坦克前面掀起一团浓烟。说话间,坦克已经嘎嘎来到面前,他一挥手臂,这一次又用力过猛,投到坦克后面去了。
⑥郭祥正要派第二个人去炸,坦克已经加快速度从公路上驶了过去。轻重机枪打了一阵,在坦克上就像敲小锣似的,只不过为它送行罢了。
⑦新战士跑回来,满脸通红,眼里含着泪珠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把两个反坦克雷也报销了。”不知是谁还咕哝了一句。
⑧不用说,郭祥也很懊恼。十个反坦克雷,已经少了两个。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改口说:“秦德让,没有什么,看下次的!”
⑨接着对全排大声说:“大家沉住气!不见兔子不撒鹰,爆破手一定要接近了再打!”
⑩说话间,北面山梁上出现了第二辆坦克,上面坐满了戴着钢盔的步兵。这辆坦克还装置着广播器,一边向山坡下开动,一边用生硬的中国话喊道:“中国士兵们!跟我们到汉城去吧!那里有姑娘等你……”
⑪“打这个!”郭祥大声喊道。
⑫说着,他顺手从通讯员手里夺过一支冲锋枪来,瞄准坦克上的步兵,哗哗地打了一梭子。眼瞅着那些步兵从坦克上纷纷滚落下来。但坦克仍然继续向前开进。
⑬“这个大家伙,要是再炸不住,对战士的情绪就有影响了。”郭祥在心里掂量着,正要派一个老战士去炸,只见班长花正芳晃了晃手里的反坦克雷,用恳求的声音说:“连长,叫我去吧!”郭祥点了点头,说:“小花子!可要接受上次的教训哟!”
⑭花正芳从壕沟里跃出,像一只小燕子似的迅速接近了坦克。手起弹落,轰隆一声巨响,坦克呼地蹿出一大团紫红色的火焰,顿时燃烧起来。没有滚出几步远,就停住不动了。“打中了!打中了!”战士们高兴得跳起脚喊。大家的情绪也像这红色的火焰一样呼地一下全起来了。立时有两个新战士跑过来说:“连长,下次让我去吧!”
⑮……
⑯冲过来的敌人,大约被打死一半,剩下十几个见事不好,掉过头向小村子跑去。郭祥正准备派一个班去消灭逃进村子的敌人,齐堆走过来说:“我看搞点政治攻势吧!”“对!你不提我倒忘了。”郭祥点头,扶着额头想了一下,问:“那个‘缴枪不杀’怎么说?什么诺哈姆?”
⑰罗小文立刻接上说:“哈罗!葛弗阿普,诺哈姆!(Giveup,noharm!)”
⑱“对!就是这!”郭祥说,“小罗,你就领着喊吧!”
⑲小罗立刻把两手圈成个喇叭筒,用尖尖的声音喊起来。大伙也跟着喊:“哈罗!葛弗阿普,诺哈姆!”
⑳这一喊,果然有效,时间不长,就从向南的窗口里伸出一面白旗。白旗反复摇摆着,有一个重浊的声音传过来:“图——向!……图——向!……”
(21)俘虏们一个个低垂着头走过来,一面用惊惧的眼光偷看他们,一面不约而同地往下摘手表和大金戒指,抖抖索索地托在手掌上……
(22)大家立刻摇手拒绝。
(23)俘虏们互相看了一眼,又用惶惑不解的神情注视着战士们。仿佛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在面前站着的,真是一支无法理解的奇怪的军队!
(节选自魏巍长篇小说《东方》,有删改)
文本二:
《东方》是一部史诗式的小说,它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的宏伟业绩的史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种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丰碑。以前我们也读过许多描写抗美援朝的短篇作品、长篇小说,以及诗歌、散文、电影……但《东方》却包括更广更深。它几乎写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几个阶段和全部有名的战役。魏巍同志不是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主观铺陈,或者反复从已有的戏剧形式中来再现生活。他是从他的长期战斗生涯中提炼出他的人物、生活、情操……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最精粹、最本质的东西。因此不管整个小说中也还有某些小小的芜杂之处,但它是正确地、满含诗情地歌颂了一个伟大时代和一群具有特点的新人,“最可爱的人”。
丁玲:《我读〈东方〉—给一个文学青年的信》(《文艺报》1979年7月)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的“窄山沟”“七座险恶的山峰”等典型环境,潜藏着作者对朝鲜战争的残酷性现状的表达,为后文写战士们战斗的不易埋下了伏笔。
B.轻重机枪打在坦克上“只不过为它送行罢了”,突出了志愿军和敌军兵器威力悬殊,也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
C.小说塑造了一群“具有特点的新人”,比如面对战士们连续几次炸坦克任务失败的沮丧情绪和“坦克仍然继续向前开进”的现状,班长花正芳主动请缨炸坦克。
D.小说以指挥者郭祥的视角展开叙述,把叙事写人的场景聚焦在战场,集中塑造了志愿军战士群像,真实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隆隆的巨响震得地面的小草都在颤抖。”此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正面突出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给人的震撼。同时也在军事装备上体现了敌强我弱的艰难处境。
B.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主动积极、勇敢无畏但又作战技术生疏的新战士形象,人物刻画典型而真实。
C.小说善于运用对话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俗语、俚语以及战士蹩脚的音译语言,给残酷的战争增加了一些幽默诙谐的暖色调。
D.小说结局写敌军投降时内心的困惑,从侧面反映了志愿军战士不为金钱利益所动、胸怀国家、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
8.读完本文,同学们计划做一个短视频来表现郭祥作为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镜头一的内容与画外音已给出,请你续写镜头二、镜头三的内容与画外音。(4分)
拍摄脚本(郭祥)
配乐 坦克轰鸣声、火焰燃烧声
远镜头 窄山沟、七座险恶的山峰、战火纷飞
镜头一: 激烈的战斗中,郭祥与战士们你来我往的调侃式对话
(画外音:他是一位有点“嘎”的战斗英雄,他总是积极又幽默)
镜头二: (画外音:)
镜头三: (画外音:)
9.《东方》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最精粹、最本质的东西。有人说:“《东方》中的革命英雄主义具有浓烈的‘东方’精神”,请你结合小说节选内容谈一谈小说中“东方”精神的内蕴有哪些?(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小题。(21分)
材料一:
孺人①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