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870字。

  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重物质,文学重精神,分处艺术的两极。两者看似毫不相干,却有着奇妙的关联。对比中西方传统建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文学在建筑上的叠加,在中西方建筑体系中是不均衡的。
  西方建筑中大量引入雕塑和绘画,只有少数纪念性建筑中刻有一些文字,内容又常常是记叙性的,作为对雕塑、绘画的补充。而中国传统建筑在上千年的建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叠加经验,创造了楹联、匾额、招幌、牌坊、碑碣、摩崖、刻石,以及各种嵌板刻字、纹样纹饰等品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叠加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不仅强化了建筑意境,而且增加了建筑的生命力。这些建筑中的文学基因,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广度、深度上,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建筑体系。
  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绝非偶然,而是根植于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曾公开赞叹:“汉字是我所见过,全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语言的大量叠加,与汉字独特的个性密不可分。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性文字,具有长于表意、文法自由、书写灵活、高度艺术化的特点,恰好可以弥补建筑作为一种具象艺术,难以表述语义的欠缺,两者联袂呈现,创造了意蕴无穷的想象空间。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的加持,更是为文学融入建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形条件。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各有风韵,篆书敦圆苍茫、隶书工整精巧、草书潇洒奔逸、行书流动自如、楷书清丽娟秀,可根据建筑需要,因时因地灵活融入。汉字这种独特的意象美和形式美,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了条件。
  中国传统社会崇文重教。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把创作激情投向自然、历史、人文,当然也包括建筑。他们登高望远,往往“游目骋怀、胸罗万物”,引发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这些文人骚客、士族阶层,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甚至身体力行,直接参与建筑营造,建立了文学与建筑的耦合性,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了主体条件。
  王羲之的名作《兰亭集序》,书法造诣固然无与伦比,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体现出的造园思想,丝毫不亚于书法。“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于是,曲水流觞成为中国山水园林的营造范式,流传至今并传播出海。
  相比于其他建筑,“士”介入程度最深,取得成就最大的传统建筑,是园林建筑,就连“园林”一词,也源自诗作。早在西晋张翰的《杂诗》中,就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一说,从此以后,囿、苑、圃等建筑称谓逐渐被“园林”一词替代,并传播到海外,成为中国式山水建筑的通用叫法。英国园艺学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曾著书《中国:世界园林之母》,记录了他在中国考察的见闻,其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中国乃世界园林之母”的观点,得到世界园艺界的广泛认同。
  园林建筑是在文人的直接参与下营造的,从一开始,就自带诗情画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处于艺术两极的建筑和文学有着奇妙的关联,重精神的文学能在重物质的建筑上叠加,对中西方建筑体系有一定影响。
  B.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基因能够领先于其他建筑体系,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具有独特意象美和形式美的汉字功不可没。
  C. 王羲之既具有书法造诣,又具有园林造诣,他的《兰亭集序》中体现出的“曲水流觞”也成为中国山水园林的营造范式。
  D. 白居易、裴度来往频繁,王维在辋川别业生活多年,李德裕有很多诗提到平泉山居,都体现了园林建筑具有文学基因。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楹联、匾额等多种叠加方式,强化了建筑的意境,这能说明文学与建筑的融合有助于建筑的发展。
  B. 文人骚客、士族阶层创作有关建筑的文学作品或是直接参与建筑营造,这与中国传统社会要求文学与建筑耦合相关。
  C. “园林”一词来自张翰的诗句“白日照园林”,“园林”一词富有诗意,并逐渐成为中国式山水建筑的通用叫法。
  D. 中国传统建筑相互连接配合呈现出的强烈的时间感和序列性,是文学语言在建筑上得以主次分明、清晰流畅表达的一个原因。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鲁迅说:“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B. 带广字旁的汉字指“一边开敞的房屋”,如廊、庑、库、店、庖等。
  C. 乔家大院里的楹联“行事莫将天理错,立身宜与古人争”彰显出院主人立身处世的态度。
  D. 杜甫草堂有一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二字的照壁,是杜甫草堂的代表景点。
  4. 下列对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建筑中的纪念性的文字是对雕塑、绘画的补充。
  B. 中国建筑中独特的文化景观,增加了建筑的生命力。
  C. 西方建筑具有单体性特点,因其设计者不擅长群体建筑。
  D. 中国传统建筑将建筑单体相互连接配合,构成建筑群体。
  5. 某课外小组就“文人雅士与中国建筑”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推举你作为发言人向大家汇报研讨成果,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一个发言提纲。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骡记
  孙奎建
  灶膛里的火在骡子的眼里闪着光。
  老罗和老伴儿坐到半夜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
  眼见公路由远而近,由窄变宽,越修越长。因为拆迁,这里的村民陆续被安置到大山后面的平原地带。原本靠骡子上山下山驮运中草药的活儿怕是干不长了。交通好了,车辆在逐日增加。老罗常常独自坐在公路边上,一边抽烟一边数着过往的车辆。骡子在一旁悠闲地吃着青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