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970字,答案扫描。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
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
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
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
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而宝玉将其“沁芳”的命名,自评为“新雅”。通观全篇,其
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
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
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
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
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
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
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沁
芳桥”一景宝玉指出的“泻玉”有“倾泻”意,故“粗陋不堪”,不宜用在“应制”上面。二犯在重名,
“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村
名,直待请名方可。”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出或者说漏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 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 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而后 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 联。贾政问宝玉的意见,宝玉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 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 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 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有删改) 材料二:
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 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 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 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
B.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俗”的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
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
D.“稻香村”最初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
B.蘅芜苑处宝玉反对清客所拟“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
金兰”二联,印证了其“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
C.中国古代园林与文学相辅相成,历代文人常据园林景致创作散文诗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也成
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
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3 分)
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人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默、白居
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
B.“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林类专业学
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C.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
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D.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学,站在
更高层次上来鸟瞰园林艺术自身。
4. 请分析材料一首段的论证思路。(3 分)
5.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
结合材料一观点,谈谈三则拟名的优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戏之骨
张中杰
1 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村里人可怜他,给他几件旧衣服,时不时给他送碗粥。有红白大
事的时候,他就去帮厨,一来解决吃的问题,二来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好多厨师见他透钻,想收他为徒。
2 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一定要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
听得入了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到入境处,一忽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一忽儿又自顾
自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得看戏人都回过头看他,连台上的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